今年以来,资金利率中枢保持相对稳定,而长端利率震荡下行,债市参与者资产荒的情况加剧,不少机构对收益率相对较高但流动性偏弱的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参与积极性上升。近日,监管对六家国有大行及其理财公司做出指导,主要包括不得再存续或新发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存量的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需要限期整改,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前期涉及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品种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
那么,如何搭建银行的信用分析基本框架?如何从银行次级债、永续债的复杂条款中识别信用风险?笔者将在本篇及下篇中分别对上述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银行信用分析框架方面,笔者认为可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展开分析:公司治理、经营区域(及区域地位)、资产质量、负债端(稳定性及成本)、盈利能力、重要监管指标等。
一、公司治理
从历史上出现重大风险事件的银行案例来看,多数是公司治理环节出现问题,在银行资金去向方面(信贷资产、投资资产等)违规操作,最终引发银行重大信用危机甚至破产。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那么,如何评价银行的公司治理呢?建议重点关注银行的股权结构、实控人、管理层等。一般而言,对于国有股东整体持股比例高,尤其是当地财政局或者主要国企持有相对较高股权(例如20%以上)且经营风格稳健的银行信用风险较低,而对于主要股东为民企的情况,需重点考察民营股东的背景及与银行潜在的关联交易;若主要股东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事件,建议对该类银行保持谨慎甚至规避。对实控人的考察主要适用于民营银行,重点关注由单一民企控制的情况;事实上,由于多数银行股权相对分散,挖掘背后的实控人往往比较困难。例如,已破产的包商银行[1]从表面股权结构来看单一股东占比不超过10%,但根据央行调查结果,明天系合计持有包商银行89%的股权,实现对包商银行的绝对控股。细究其公开披露的前十大股东,其自身是贸易公司或者层层穿透后股东为各种贸易公司,公开资料无法查询更多有效信息,对于这类复杂的股权设置,需要层层穿透后作出判断。对管理层的考察包括是否专业化运营管理,是否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使得“三会一层”形同虚设,是否存在与股东串联进行大额利益输送以及贪污腐败严重等情况,需要结合多种渠道信息做出判断。 [1]注:全文相关举例仅供说明使用,不代表对相关发行人或其债券的任何评价。 二、经营区域及区域地位 银行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且其负债端涉及庞大的公众存款,一旦发生重大风险,波及面较广,因此银行在面临重大信用风险时往往可获得监管及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除国有行、股份行以及部分全国范围经营的城商行外,其余银行多为区域内运行,一方面,区域经济信用环境直接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经济实力强的地区,区域内银行发生重大风险时政府的支持能力更强。一般而言,经济信用环境好的区域内头部银行信用风险较低,但对于大股东非法挪用资金、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经营大幅恶化的银行需另当别论;此外,对于所在地区经济实力弱、区域影响力低、政府支持能力弱的中小银行,需重点关注相关信用风险情况。 三、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对银行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等均产生重要影响,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考察包括信贷资产和投资资产两方面。 信贷资产质量方面,主要参考指标包括贷款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等,不同类型银行相关指标的行业均值可参考银保监会披露的季度数据。此外,仍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贷款偏离度 即90天以上逾期/不良贷款,一般来说该指标低于100%,如果超过100%说明贷款不良率指标不严谨。 2、展期、无还本续贷、借新还旧比例 部分农商行、城商行该类贷款的比例达10%,甚至15%以上,但很多银行仍将上述贷款计入正常类,使其披露的不良率、关注率指标无法体现真实贷款质量。 3、区域内各家银行的贷款质量对比 如上文所述,银行贷款质量与所在区域经济信用环境密切相关,即使区域各家银行的公司治理、贷款客户群体等存在一定差异,但贷款质量不会差异太大。因此,若区域内某家银行不良率等指标明显低于同区域其他银行,需要引起关注;同理,若某银行的贷款质量大幅恶化,也应警惕区域内其他银行是否存在类似隐患。 4、当期核销、转让不良资产金额是否大幅增加 银行核销、转让不良资产是降低其不良率的常规操作,但若某年核销、转让的不良资产大幅增加,或反映当年不良率存在上升压力。需注意的是,银行核销、转让不良资产将消耗贷款损失准备,进而对盈利形成侵蚀,因此银行将面临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以及盈利指标之间的权衡问题。 投资资产方面,主要关注两点: 1、非标业务规模和投向 需关注绝对规模大(比如占投资资产的50%以上)或者逆势规模增长的银行;以及非标业务主要投向的行业和区域分布情况。 2、低评级信用债占比 比如AA级以下的企业债占比情况。 另外,随着近年监管趋严,银行信贷资产打包成应收款项类投资等资产的情况有所减少,但仍需关注。 四、负债端稳定性及负债成本 一般而言,存款在银行负债端占比越高,代表负债结构越稳定;存款中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等占比越高代表存款结构越稳定。如果银行负债端对市场融入资金(同业负债和发债)依赖度太高,将导致负债端稳定性下降,且会推高负债端成本。此外,我们可以通过银行发债情况来辅助判断银行面临的同业融资环境及流动性风险。 1、单笔同业存单发行金额越来越小,期限越来越短,或反映其同业融资环境弱化; 2、统计一段时间(如近一年)同业存单发行成功率,若成功率较低(如50%以下),或反映其同业融资环境有一定弱化; 3、次级债/二级资本债不赎回。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1年7月末共有16家银行发行的次级债或二级资本债没有按期赎回,由于次级债主要用于补充二级资本,银行未赎回或反映其当前资金紧张或者存在资本补充压力。 五、盈利能力 银行盈利能力反映其内生补充资本的能力,追求利润稳步增长是多数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的重要目标,部分银行甚至会通过减少拨备计提来维持当期利润增长。如果某家银行当年出现净利润明显下滑,在无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若同期拨备覆盖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或反映公司资产质量出现明显弱化,无法通过各指标的平衡去隐藏风险。 六、监管指标 在银行众多监管指标中,最重要的监管指标为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需关注银行上述指标的历史变化及同业对比情况。其中,资本充足率反映一家银行的资本稳健水平,除内生资本外,银行通常会发行一级资本工具(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工具等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需关注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的银行次级债不赎回的风险。拨备水平衡量的是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是一家银行的“安全垫”,需重点关注银行的拨备充足率指标大小以及与盈利指标之间的平衡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银行信用分析框架可总结为公司治理、经营区域(及区域地位)、资产质量、负债端(稳定性及成本)、盈利能力、监管指标等六个方面,需注意的是,各指标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紧密联系,可通过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验证合理性。此外,对于上述任一方面存在重大瑕疵的银行,需放大该瑕疵对银行整体信用品质的影响,以规避潜在重大信用风险。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