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会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无形资产会计 交通会计 政府管理会计 建设会计 涉税会计 工会会计 会计工厂 国企会计 会计监督 会计信息化 商业会计 教育会计 数字会计 财政会计 电子发票
信息技术审计ITA 国际审计与内部监督 电子数据处理审计EDPA 数字化函证 国际审计准则与实务 大数据审计 数据采集与审计 区块链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 电子数据审计 电子商业汇票跨境支付 可信安全体系
与传统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相比,精细化财务管理不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而是将财务管理嵌入到各项业务活动中,由此提升财务管理的服务效能。然而,水库事业单位存在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基建项目财务监督力度较弱、部分资产管理存在漏洞、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探讨财务精细化管理路径,对提升水库事业单位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精细化财务管理,指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及财务规章制度,从财务管理内容的细微处入手,将财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全过程,延伸到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之中,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不仅可以拓展财务管理范畴,实现全过程、全职工的财务管控覆盖,还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结构更加合理,降低资金风险,减少资金浪费,规避资产损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实现对资金的精细化分配、利用、监督、管控,达到资金利用率最大化,促进水库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内容是将会计数据与水库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电站设备管理与维护、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事项相融合,以此提升水库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职能,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款相符的会计目标。因此,水库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注重对电站设备维护、基建项目管理、资产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精细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等业务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与监督,以形成全覆盖式的财务管理体系。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的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依赖于手工录入,包括财务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日常事务,这就难以避免因录入失误而出现差错的现象,而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典型特征便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衔接财务管理系统与日常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对业务活动的实时监测,更好地掌握业务活动情况,并达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
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监督以风险为导向,以价值实现为目标,细分财务监督工作流程,通过对每一个流程的把控,实现风险控制目的。比如,在对基建项目预算支出管理中,财务人员首先要细化支出预算标准,并对支出科目进行细化分类,并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支出的审核管理,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款项,同时,还要明确项目管理人员权责关系,以倒逼项目责任人规范管理项目资金。
财务精细化管理并不是财务部门的独立事务,其管理内容涉及多部门、多岗位以及财务和业务活动全过程,通过建章立制的手段,以制度的形式确定岗位人员职责和权限、以制度约束经济行为、以制度考核经济活动绩效。比如,水库事业单位建立三重一大制度、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都能对水库日常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督管理。
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财务部门将财务核算工作前移到业务端口,不仅需要了解单位具体的业务活动及其事务,还需将财务信息传递给业务部门,以确保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数据共享的及时性。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对提升单位整体效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会触及某些部门或岗位利益,从而给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应用带来阻力,这就需要从单位管理层意识转变入手,通过培训、宣讲、会议、制度等形式,统一全员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化解精细化财务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1.合理设置明细科目,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为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基建项目预算支出明细,首先应根据基建项目的概算明细合理、规范的设置基建项目会计明细科目,以免影响核算质量。其次要注意财务核算口径与项目概算之间的衔接与平衡,只有将核算口径与项目概算保持一致,才能准确地反映基建项目预算支出执行状况,并为后续的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审计、稽查等提供财务依据。
另外,基建项目精细化财务管理还应通过内控制度约束经济活动全过程,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验收到工程计价、工程量清单、工程进度款及竣工结算款的支付等全过程中,都涉及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这需要通过内控制度建设对各业务环节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和规范,以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2.注重全过程财务管理,强化过程把控
基建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周期内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参与基建项目全过程,强化过程把控,不仅要参与工程的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结算,还要参与工程设计变更、竣工验收以及监理、施工等全过程。在过程中把控的具体事务包括:一是设置辅助台账,主要记载项目概况、投资预算、工程进度、支出明细等项目动态变化情况,实时掌握资金流动情况,为后期财务数据分析提供依据,对可能超出概算的明细支出提前预警,达到事前控制与监管的目的;二是要设置费用台账,明细记录工程款、设计费、监理费、咨询费、招标代理费、勘察设计费等支出。费用支出明细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费用台账的明细记载,可以清晰反映项目支出详细信息,从而为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提供信息依据。
1.加强防汛物资精细化管理
水库事业单位的防汛物资种类较为多样化,发电机、砂石、木材、编织物、油料、电缆线、防爆照明灯具、伸缩梯等,都是水库常备防汛物资。由于防汛物资种类多、占用资金量大,因此,有必要对防汛物资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根据防汛物资管理规定,防汛物资精细化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防汛物资管理,财务部门需对现场物资摸清底数并建立台账,并指定专人管理,物资的入库、出库、收回、无法收回都需履行报批、签字手续,做到手续完备、账实相符;二是要定期盘点并完善防汛物资品类,通过物资盘点,摸清现场储备和仓库储备的防汛物资品类和数量,并根据防汛物资储备的相关规定及防汛实情出发,发现物资缺项、漏项,则需提前做好物资储备采购预算,统筹规划防汛物资所需品类的采购工作,完善物资储备品类,确保防汛物资充足、齐全,对于草袋、编织袋、木材等易霉变物资,则需要及时翻晒或更新,且需及时检查物资是否已到期。
2.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
水库公共基础设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防洪、防涝、供水、灌溉、发电以及调度等方面,其表现形态大多为有形资产,另外还包括属于文物文化遗产性质的无形资产,无论是何种形态的公共基础设施,都属于国有资产管理范畴,这就要求水库事业单位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强化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一是在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计量、记录方面,须按照会计准则以及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确保计量准确、记录全面;二是在做好公共基础设施明细核算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备查簿登记。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关规定,对存量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摸底登记。
3.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是水库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资金占用大项,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水库事业单位必须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保管以及盘点等方面强化财务精细化管理。采购环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固定资产采购审批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不得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不得先采购后审批;使用和保管环节:必须将资产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原值、使用年限等资产信息需录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且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系统的数据需与财务核算系统中的数据一致;盘点环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盘点,确保账实相符,另外,资产的报废、毁损、盘亏需报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按规定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1.强化人工费用精细化管理
电站设备日常维护检修技术性强,操作要求高,人工费用支出额度在项目总成本中占比较大,特别是电站设备维护检修项目外包之后,进一步加大了水库的维修成本,水库事业单位应提前谋划,着力储备和培养本单位维修、检修专业技术型人才,以减少外包人工费用支出额度。
2.强化材料费用管理
电站设备日常维护检修所需材料品类多、单价高、材料消耗大,资金占用量较多。虽然材料消耗是电站设备维护检修作业环节的刚性支出项,但同样存在着消耗定额调节、材料采购等方面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空间。这需要技术人员会同财务人员根据项目概算及采购管理等制度,并结合第三方的评估方案,合理界定电站设备维护项目的材料消耗定额。
3.做好发电设备“零缺陷”管理
电站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不仅可以保障机组的发电量,还可以有效降低因设备运行不正常所造成的停机损失和维护成本。而要达到设备的“零缺陷”管理目标,就要求水库事业单位强化电站设备检修流程和检修质量的管理,科学合理设计检修方案和检修方法,既能控制设备检修成本,又能提升设备检修质量。
1.贯彻落实内控制度,强化制度刚性约束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岗位、多业务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如果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得不到其它部门和岗位的配合,那么,财务部门也就难于及时、全面获取各业务活动的动态变化数据,这就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要求,建立起业财融合发展内控制度,以确保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正常推进。一是核算模式的转变。财务人员要跳出传统的事后核算环节,深入到业务前端,全面熟悉各项业务的情况,以便于掌握业务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二是注重过程管控。财务人员应从成本预算、预算执行和风险防控角度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并给出解决方案。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发挥监管效力
由于近几年疫情及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影响,财政资金紧缺,而各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却呈刚性增长状态,这就需要水库事业单位从财务管理制度入手,并利用财务监督职能,强化财务收支以及成本管理。一是要强化预算收支管理。根据不同业务环节所需经费的大小以及轻重缓急情况,优化资源分配方式,确保收入项目能收尽收,支出项目确保日常运行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强化成本控制。将经费分解到各业务部门,并建立对各部门成本控制考核制度,节约有奖,超支自负。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水库事业单位普遍搭建了不同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数据相互分割在不同的系统,极大影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针对水库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与防汛、供水、灌溉、发电等业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应通过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各信息节点进行关联,以实现人、财、物的有机统一。通过系统整合,将水库事业单位财务和业务数据实现共享。以国有资产管理为例,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的资产从申购、验收、使用、折旧到处置的整个流程都嵌入到广东省数字财政管理平台核算域中,财务端口就可根据回传的实时信息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实现财务信息与资产状态的一致性,可以有效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同时为资产配置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鉴于当前大部分财务人员对精细化财务管理不适应、不熟悉的现状,有必要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知识。一是采取集中培训与岗位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并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二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通过专家授课、观摩参观等形式拓宽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视野。三是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跨领域、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基建招投标知识、采购询价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等。通过多领域、持续性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和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培养综合型精细化财务管理人才。
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结合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事业单位,水库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更好地在水利管理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须确保财务管理体系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相适应。因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对财务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将精细化理念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推动财务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水库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