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 特区发展 东莞发展 深圳知识产权 转创法信事务所(深圳) 入户政策 深圳管理 东莞教育 大朗镇 深圳人社 东莞质量 深圳教育 大亚湾新区 罗湖区 大鹏区 龙岗区 福田区 南山区 盐田区 宝安区 龙岗区 龙华区 坪山区 光明区 深圳金融 前海区
广州知识产权 国际金融后台基地 佛山发展 广东金融高新区 佛山国家高新区 南海区 禅城区 顺德区 荔湾区 花都区 天河区 黄埔区 越秀区 海珠区 番禺区 白云区 南沙自贸区 从化区 南海区 广州发展 信用广州 佛山政务 信用佛山 荔湾区 人社与教育 增城区 佛山教育
拥有2万多家市场主体、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600亿元、吸纳就业20多万人……走进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毛织广告牌、门店和工厂目不暇接,犹如进入了一个“毛织世界”。
这个华南小镇,不产一根毛线,也不是毛衣的消费地,却有“全球每5件毛衣就有1件产自这里”的说法,被业界称为“世界毛织之都”。
面对国际市场动荡、订单竞争加剧的挑战,拥有40多年产业发展史的大朗毛织如何应变?能否续写危中寻机、转危为机的故事?曾是中国制造业特色鲜明的专业镇将走向何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大朗的生产车间、交易中心、电商公司和设计平台寻找答案。
不舍昼夜:不产一根毛线却成为“毛织之都”
夜幕降临,大朗镇的街头巷尾灯火通明、一派繁忙:“针织服饰”“北极绒270色”“现货供应工厂直销”……街边各色广告牌纷纷亮灯,大街小巷内“家家毛线绕、户户织机响”,一辆辆载满纱线、毛织半成品的三轮车飞驰而过。这种车水马龙的场景一直持续到凌晨两三点。
初冬季节,大朗日均气温超过20摄氏度,普通毛织衣物毫无用武之地,更别说保暖性更好的羊毛羊绒。但就在这样一个既不是原料产地,也不是消费市场的“两不靠之地”,却孵化出完备的毛纺织生产链条和商贸集散中心。
“1979年由港商建成第一家毛织工厂,主要是来料加工、产品外销。”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叶沛华说,经历多轮冲击和转型,目前大朗毛织产业内销比例已提升到40%以上,从纯生产为主的专业镇向涵盖生产、商贸等各环节的产业集群转变。
当地干部表示,虽然正常的生产步伐受到影响,但毛织产业整体上扛住了冲击、保持了稳定。
东莞升丽丝织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港资企业,产品全部外销,去年出口额1.8亿元,今年预计可达2.2亿元。公司副总经理秦淑军介绍,自2018年起公司关闭了包括上海、江苏盐城、广州在内的五家工厂,集中了订单,同时也在孟加拉国、越南建立了新的工厂。“我们的产品品质和快速反应能力是很多国家工厂不能比的,这仍使我们保持了优势。”
有人关厂,也有人开新厂、扩大生产。在东莞市宏丰服饰有限公司,本报记者看到车间内数百台毛织机器正繁忙运转、前来拉货的运输车络绎不绝。
董事长李健明说,他从2000年的外贸加工开始,到2016年就拥有了自主品牌。今年新增两个厂区,前9个月营收业绩超过5000万元,已和去年全年持平。“市场压力的确很大,但无所作为就意味着退出,我从没想过放弃,一直在不停奋斗。”
大朗镇毛织管委会党支部书记任斌彬说,截至9月,大朗纺织服装市场主体比去年底增加了2320家,外贸出口虽略有下滑,但国内销售的增加填补了这一缺口。
直面洗牌:从“躺也能挣”到“突破痛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朗毛织较为重视生产环节,市场的旺盛需求让粗放式生产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有受访者笑称“市场好的时候,哪怕躺着也能挣钱”。然而,国际形势动荡让不少老客户减少了订单、海外竞争对手抢单势头迅猛、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输节奏无法保证……复杂的外部因素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存环境,大朗毛织也无法置身事外。
唯有进步,才有出路。大朗毛织“以求变应万变”,越是承压越能激发创新动力,在“痛点”中寻找突破点,不断抢抓先机、提升竞争力。
改变“放水养鱼”的传统思路。
当地干部坦言,过去毛织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放水养鱼”,虽然形成了较大产业体量和市场份额,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状态下,放任行业自行发展,会导致“鱼养不大、竞争力下降、市场萎缩”。
从去年底开始,东莞市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等3个传统优势产业认定7个产业集群核心区,大朗毛织名列其中。大朗镇已成立毛织行业发展资金,市和镇两级财政配套资金2000万元已到位,重点对企业增产增效、品牌打造、开拓市场进行补贴。
大朗镇委书记郭怀晋说,大朗将用好这一集聚政策推动传统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和培养龙头企业,转变原来低端加工、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的升级步伐。
“竞争激化——需要更好产品——传统设备达不到要求——设备升级”,这是大朗历次设备更新升级的基本逻辑。
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朗毛织由电脑织机代替手摇机,使行业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记者观察发现,当下大朗再次进入设备升级的关键期。
东莞市宏丰服饰有限公司花了3000多万元购买新设备。李健明说,“现在竞争更激化,新设备能大大提升产品性价比。我们买机器是为了开拓中高端市场,低端产品已经过剩了。”事实验证了他的判断:设备升级后,企业中高端产品销量倍增,利润更加可观。
除了不断迭代的电脑横机外,一体成型机正成为毛织行业的一个新趋势。
记者在东莞盈云贸易有限公司看到一款进口一体成型机,毛线输入机器6分钟就“吐出”一件完整毛衣,与上一代织机近60分钟出一件毛衣相比,相差一个量级。许多毛织企业加紧与设备商合作。
探索研发设计、线上销售的新业态。
低端加工已成一片红海,部分企业向研发设计发力。东莞市优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理念是:“做有科技的好纱线”。这家以加工起家的企业已没有自己的工厂,而是专注纱线研发,将生产环节发包给上游企业。
该公司总经理胡树理告诉记者,以前毛利不到10%,现在可达15%到20%。2020年营收不足3000万元,2021年超过4000万元,今年研发的亲肤绒等新产品很受市场欢迎,营收有望超过5000万元。
大朗镇毛一毛织商贸街上,几乎每家服装商铺都打造了自己的直播间。韩一服饰公司负责人陈彬豪说,两年前他将电商团队从广州迁至大朗,这里是生产源头,下单当天就能出货,竞争优势很明显。企业打造样品间,吸引直播团队“拎包入住”,内销平台和跨境电商可以全天候轮播。
集聚转型:传统专业镇“进化”需政策赋能
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无疑是制造业的拳头,但吸纳就业最多、中小微企业占主体的传统产业,不仅是很多人的营生,也直接关联百姓衣食住行的品质。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在行业中拥有优势生产能力的“专业镇”,是我国多地经济的重要形态和发展支撑,由市场牵引的“集聚转型”已吹响冲锋号,传统制造再“进化”需要政策赋能再添一把助力。
“只有夕阳车间,没有夕阳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社会上仍存在“传统产业等同于夕阳产业、落后产业”的“认识误区”。从大朗毛织的发展可见,传统产业也有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动力,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区需要更多资源支持。
东莞市委党校教授孙霄汉认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既有政策不少,但有的规定激励对象必须是“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或对企业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等提出较高要求,产业链高度分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很难达到这些硬性指标。相关部门应切实根据传统产业现实状况,以产业集聚规模、带动就业能力、富民作用等为依据,制定更务实有效的政策。
另外,业界认为,传统专业镇有更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当下应针对短板弱项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生产、分工协作、快速反应是大朗毛织的强项,但研发设计、销售渠道等是弱项。
设界科技集团大湾区总经理冯永强、东莞在场文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徐丽萍等企业负责人呼吁,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针对设备升级的关键问题进行攻关,大力培育创意工厂、设计师品牌,加强校企合作补齐人才短板,引导产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和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川认为,要将传统产业整体打造成区域品牌,对研发、生产、品控都有更高要求,但唯有努力将区域品牌建设成为国际品牌,将“漫天星”聚成“一团火”,传统专业镇才有更光明的前景。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