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 特区发展 东莞发展 深圳知识产权 转创法信事务所(深圳) 入户政策 深圳管理 东莞教育 大朗镇 深圳人社 东莞质量 深圳教育 大亚湾新区 罗湖区 大鹏区 龙岗区 福田区 南山区 盐田区 宝安区 龙岗区 龙华区 坪山区 光明区 深圳金融 前海区
广州知识产权 国际金融后台基地 佛山发展 广东金融高新区 佛山国家高新区 南海区 禅城区 顺德区 荔湾区 花都区 天河区 黄埔区 越秀区 海珠区 番禺区 白云区 南沙自贸区 从化区 南海区 广州发展 信用广州 佛山政务 信用佛山 荔湾区 人社与教育 增城区 佛山教育
揭府〔2022〕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揭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七届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反映。
揭阳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14日
揭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
目 录
附件 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4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揭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根据《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我市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服务设施完善提升,全市总投入343062万元,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022.6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建成全市共享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接广东省“三百工程”巡回活动到揭阳巡回演出,文化惠民下乡活动形成良好常态机制,年均组织文化惠民活动达180场次。大力提升群众文艺素养和文化生活热情,设立文化志愿者培训基地47个,“十三五”期间共组织开展文艺免费培训约3000场次,其中“共享文艺 同城花开”文化惠民共享工程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省级示范创建项目。各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注重文艺精品创作及其带动作用,文艺精品创作成绩突出。“十三五”期间,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戏剧10多部。《烽火揭阳》被省文化厅列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广东省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的七部戏剧之一;《桑浦山花》获广东省艺术节最高奖“剧目一等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戏剧类);《大国赤子》成功刻画了揭阳乡贤、“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不忘初心、献身国防的伟大情怀,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加强文艺团体和文艺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文艺演出团体21个,演职员1200多人,其中,在编演职员约150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演职员91人。广泛开展艺术展演和交流活动,年均演出潮剧近2000场,其中海外演出40多场。潮剧票友会、汉乐爱好者等艺术社团分布面广、活跃度高。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掌握全市国有馆藏可移动文物16885件/套。建成市文化馆、榕城区博物馆,基本完成市博物馆新址装修布展工作。“十三五”期间,经审批完成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共19个,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非遗项目7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0人,新增榕城、揭阳、揭西等3条历史文化游径上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游径名单,3个点列入省第二批历史文化游径“东征革命历史文化游径”,非遗景点列入广东省首推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出版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类型的刊物,其中文物保护出版了2个刊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了5个刊物。组织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培育擦亮“进贤故事会”“学宫读书会”“红色故事会”等活动品牌,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国外展览展演交流活动。2019年,出台《揭阳古城保护条例》,为古城活化利用打好基础。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印发实施了《揭阳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和《揭阳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明确了打造“广东省山海风情休闲城市”的发展定位,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大力培育旅游品牌,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揭西县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首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培育打造了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省旅游风情小镇等乡村旅游品牌、精品线路和特色文旅节事活动,开辟“周恩来在揭阳”游学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及配套建设。推进A级景区培育创建和规范管理,全市A级景区共1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完善文旅产业的政策保障,制定并实施了《揭阳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和《揭阳市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等产业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重点文旅项目库,以服务促进文旅投融资工作。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引导聚集发展,全市拥有11个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其中阳美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被列为省级示范基地。努力培育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民健身蓬勃发展。全市体育场地设施1270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13平方米,行政村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到100%;充分利用“体育节”“全民健身日”等节日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及群众竞赛活动,举办龙舟赛、篮球联赛、足球联赛、马拉松、自行车赛等群众性的重大赛事活动105次,承办省级比赛1次。开展科学健身讲座17场,新增市级体育协会18个。竞技体育稳健发展,高端人才输出已见成效。拥有13个体育竞技人才培养项目,在省、国家注册运动员652名;省级、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重点训练项目3个。体育彩票销售工作稳步发展,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3.21亿元,为我市筹募公益金约9796万元,创税利约2240万元,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监管政策和组织架构,牵头制定了《加强揭阳市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实施方案》,把监督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发挥执法的警示和教育功能,按时办结信访案件、投诉案件,承办事项办结率达到100%,企业(单位)满意率100%,实现办事“零差错”、服务“零投诉”的目标。加强对违规经营、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增加检查监督频率,持续开展A级景区安全生产督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管、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市场安全工作督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实施处罚整治,改善了市场秩序,保障了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健康、文明、安全发展。
主要表现在: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格局尚不健全,各级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主管部门与关联部门尚未形成融合发力的工作机制,协同发展的深度有待加大,政策措施有待系统化完善。要素资源存在短板明显,公共服务跟群众的需求距离较大,市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有待加强,大多数县(市、区)体育场馆建设数量未达标,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发展遭遇瓶颈。推动文化创新的资源及力量不足,公共资源整体牵引效应不强。公共事业亟待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便利化还有较多缺口。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代表性、引领性项目不多、品牌影响力不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融合创新发展有待深化,产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和推动力量较薄弱,措施有待加强。
新发展格局和行业新趋势创生了融合发展新动能。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消费结构的深刻变革将成为推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传统业态和模式变革的巨大力量。行业之间融合或整合发展将创生众多新业态、新内容、新产品,推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将对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供需两侧产生巨大牵引力。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要在顺应大局和把握新趋势中获取新动能。
“双区”和横琴、前海等重大平台建设及省重大战略辐射效应带来新机遇。“双区”和横琴、前海等重大平台建设及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战略的辐射效应将为揭阳提供重大发展契机,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应积极融入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以获得关键性发展机遇。
揭阳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布局提供了新发展空间。“十四五”时期,揭阳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将加快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新的战略布局,对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同时也提供了新空间、新资源、新动力,是加速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的时代机遇。
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对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行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线下文化、旅游和体育消费出现显著的结构性调整,线上精神文化消费加快发展,促使文化旅游体育供给侧从产品到服务、从内容到模式、从资源到产业将发生重大而不确定的变革。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公共服务需求增量提质与公共资源不足带来的矛盾日趋明显。人民群众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与文化旅游体育可支配公共资源不足的矛盾将继续存在。未来一个时期,揭阳在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上将面临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课题,在实现均衡化、标准化、便利化和品质化上将面临持续资源紧缺的挑战。
产业发展新要求与产业条件受限制之间的矛盾对现状要素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要素资源相对薄弱是一个较长期的、系统性课题。未来在要素资源整合、产业跨界融合、市场建构拓展、政策措施创新、产业人才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需要下足力气推进重大突破,才能形成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条件。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等重大平台建设机遇,深入推进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全面推动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行业繁荣兴盛,奋力建设具有浓厚揭阳特色的文化强市和广东省山海风情休闲城市,为揭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坚持文化发展全市一盘棋,统筹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协调发展质量、速度、安全相统一,实现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全面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推进“赋能文化”和“文化赋能”,提升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效能和发展品质。
“十四五”时期,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总体目标是:建立新时代文艺创作生产体系,文艺创新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竞技体育发展格局显著改善,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扩面提质上新台阶,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进一步健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重要成果,老城区等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街区打造成效明显,彰显千年古城的现代活力、文化魅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建成一批旅游重大项目。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在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产业链得到拓展,引进一批重大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产业项目。“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监管体系比较完善,市场管理和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政策和产业政策效能凸显,要素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重要品牌进一步巩固,品牌培育机制进一步健全,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品牌项目,逐步形成揭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新模式。
第四节 远景发展目标
到2035年,揭阳将建成高水平文化强市,文化软实力吸引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具有显著代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潮客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中全面发扬。文艺精品迭出,文化交流活跃,竞技体育兴盛,旅游品牌突出。文化旅游体育创新发展生态圈充满生机活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繁荣,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到充分均衡满足。
第一节 文艺创作:大力扶持与增强效应
实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计划,健全文艺创作和展演激励机制,重点扶持精品文艺创作和展演。加大力度开展国家级、省级文化艺术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推进优秀舞台艺术项目复排。鼓励文艺精品创新探索,支持内外合作开展新型文艺创作。加大文艺精品资源挖掘力度,组织对民间文艺精品素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加强对外文艺创作交流,拓展精品文艺创作视野。加强对优秀艺术作品的宣传,支持参加高层次汇演或比赛,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电视广播等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力量,线上线下联动,广泛推介推广。加强文艺精品下基层,“十四五”期间,全市实现戏曲进农村、进校园演出全覆盖,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获得感的同时,提升文艺作品创新发展。
丰富文艺作品思想内涵,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层次,全面繁荣文艺事业。大力推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精神价值和艺术元素,组织创作一批展现揭阳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揭阳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新成就、新精神的文艺精品以及以乡村振兴、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积极发展戏剧、曲艺、美术书法、传统工艺、民俗舞蹈、传统音乐等群众基础良好的艺术形式。开展文艺创作专题采风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以上主题进行采风,促进文艺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结合丰富旅游景区产品内容,激励大型景区打造新型文艺作品。
发挥文艺创作的名家效应,加强中青年文艺高尖人才培养。支持知名老艺术家培养中青年艺术人才专业成长,实施文艺精英后备人才计划,建立健全优秀艺术人才库,优化艺术人才结构,实施梯次培养。完善高端中青年艺术人才评价、引进、交流和激励机制。支持潮剧、木偶戏等反映揭阳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依托高端文艺人才队伍进行提升创作、展演和对外交流,培育文艺创作品牌。加强文艺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
第二节 公共服务:基础夯实与供给创新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获得感。加强对县(市、区)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监督和指导,推进公共文化基本服务扩面提质。加快揭阳楼及广场、市文化中心功能使用及改造提升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我市城市客厅、城市名片。推进全市“三馆一站”建设,扩大“城乡十分钟文化圈”覆盖面,落实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市、县(市、区)公共文化场馆(文化馆、图书馆)国家二级馆以上达标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二级站以上达标率和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完善提升,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积极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深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着力推进各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团体提供丰富优质的公益文化产品。丰富各级图书馆图书藏量,增加图书馆展览展示更新频率,拓展服务领域。发挥揭阳市图书馆“粤书吧”的主体功能,探索公益图书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进景区景点、进旅游酒店,推动全市各县(市、区)加快“粤书吧”和“两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品牌。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打牢人民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传承红色基因,大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多形式、多渠道、高频率讲好人民群众身边美德故事,推动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大力涵育公共文明,推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动媒体舆论宣传阵地和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和公共文明行为。
实施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计划。加快完善全市旅游综合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市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各县(市、区)旅游厕所、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标识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推进旅游基本要素品质提升和特色集聚发展,规范和提升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旅游服务。引导和鼓励景区提升等级创建工作,推进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服务,拓展旅游服务市场,鼓励企业做深做细旅游服务内容,创新发展特色化服务模式。推进“一部手机游揭阳”小程序等智慧旅游平台的开发运用,推动揭阳市智慧旅游建设发展。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全链条旅游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获得感。大力推进全市一体化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支持高层次景区、酒店、餐饮、旅行社等机构和企业建设旅游人才培育基地,探索建立支持旅游高层次人才外培制度,搭建选派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到高校或品牌旅游企业跟班学习的渠道。推进旅游企业与旅游学校开展人才培育和就业对接,提升旅游企业人才整体水平。开展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定期教育培训,举办旅游从业人员技能竞赛,促进人才队伍加快成长,保障全市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构建全市共享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规划并加快推进建设,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电视节目高清化和广电网络数字化、宽带化、双向化建设,基本实现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覆盖。
加快推进市广电监管平台和系统智能化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与指挥调度平台和综合监管系统建设,推进市广播电视集成化管理等项目建设,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的稳定性、规范性。
加快推动广电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实现数字化、多元化发展。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充分发挥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先行先试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短视频+直播”“网红经济”等新模式为突破口,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公共服务基本保障的职能。
加快推进全市乡村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设施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形成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公共服务综合体系。
结合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城乡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公共服务结对共建模式,发挥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人才的带动作用,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人才成长。
第三节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建设和创新,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贯彻落实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
推动全市各地老城区出新出彩。支持全市老城区改造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功能,以揭阳古城保护开发为示范引领,推动特色古村落和传统民居得到保护、活化、开发利用。推进长美村、洪阳镇等建成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村(镇)。支持揭东区埔田镇、揭西县京溪园镇等具有特色资源的小镇,结合潮汕茶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培育旅游休闲特色镇。推动榕城区仙桥西岐村等历史文化名村提升改造,打造潮汕文化乡村样板。
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的时代精神价值,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活力。重点推进揭阳古城文化底蕴挖掘,全面开展相关古籍、史料、文物收集和整理工作,系统梳理古城空间肌理、自然景观、建筑风貌、文脉特征、名人盛事和风俗民情等记载,讲好“揭阳古城故事”,推动揭阳特色文化品牌形成古城文化IP,为古城焕发活力打好基础。推动各县(市、区)加强对本地重点历史区域、重要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加强针对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开展资料信息收集和研究,构建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新格局。
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监管,坚守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红线、底线。推进丁氏光禄公祠、德安里民居群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加大对全市濒危不可移动文物的摸查和抢修,完善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物周边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保护。
建立健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政策,出台《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构建保护措施、传承方案、宣传渠道多方面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探索利用新技术保护、记录非遗项目。保护传承青狮、潮剧、木雕、普宁英歌、阳美玉雕等特色文化遗产,打造非遗项目保护新亮点。出台《揭阳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为潮剧文化保护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深化对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重要文化遗产保育的创新机制,将文物志愿服务纳入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机制。推进完善城乡建设涉及文化遗产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审批的联审机制,加强统筹和规划指导。运用“微改造”“微更新”模式,推动老旧城区从“拆、改、留”向“留、改、拆”转变。
推动建设保护、传承、研究、利用和宣传重点文化遗产的载体,提升“活力古城”发展品质。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博物馆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完成揭阳市博物馆新址建设对外开放,支持和指导榕城区完善博物馆安防和库房等设施,争取向省文物申请调拨藏品支持。支持探索构建博物馆管理新体制和内部运行新机制, 逐步完善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综合性博物馆。扶持非国有博物馆事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加强科学技术在馆藏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增强保护馆藏文物的科技力量。丰富和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内容和品质,利用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充分提高文物展出率,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推进文化遗产资源向文旅产品转化。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串接成若干条揭阳代表性历史文化游径。推进重要历史文化游精品项目提升品质和服务层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研学旅游项目,支持建设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一批红色旅游示范景区、景点。鼓励开发以彰显揭阳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景点和文化、体育服务场所。
推进“文化遗产+科技”发展,运用重要文化遗产信息化、数字化成果,探索向社会适度开放使用,传播揭阳历史文化精粹。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化遗产利用方式创新。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挖掘民间舞蹈、音乐、戏剧、曲艺、美工、技艺、体育等特色活动,积极申报非遗项目。把非遗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结合起来,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景点和文化场馆。挖掘和提升特色活动,培育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旅品牌活动。
着力做好揭阳古城保护活化利用。积极参与揭阳古城核心区规划建设,深入研究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的定位、策略、路径和具体措施。支持古城水系治理修复和岸边绿化美化,提升古城通廊景观,推动揭阳古城特色街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古城开发知名品牌企业参与揭阳古城开发建设。引进高品质文化旅游项目进驻古城,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古城业态转型升级,丰富古城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提炼揭阳古城历史文化符号支持古城突显揭阳特色,规划建设揭猛纪念馆。着力打造中山路、西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高起点打造文旅商融合的人文旅游胜地。
推动整体保护市区“三山两水一古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加大力度保护揭阳学宫、揭阳县署围墙、榕城双峰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中山路、西马路、东门直街、石鼓里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丁氏光禄公祠、甲东里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凸显历史特色风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群等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彰显揭阳历史文化脉络,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利用揭阳民俗和重大节日深度开发青狮、南枝拳表演、行彩桥等特色文化,展示古城浓厚民俗风情。
第四节 体育事业:加快建设与发挥优势
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加强体质测试和健身指导服务。实施农民健身行动,深入开展青少年身体素质增强行动。发挥市、县(市、区)体育总会等体育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鼓励各类体育运动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性体育竞赛、嘉年华活动,促进体育服务市场加快发展。探索创新群众体育运动组织模式,支持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全市标杆性群众体育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支持各类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组织开展公益性体育比赛活动,简化审批审核程序,激发全社会体育健身热潮。
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体育设施规划总体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公共体育场馆、户外健身场地、生态体育公园和社区体育公园,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城乡全覆盖,提升城乡“十五分钟健身圈”水平。加快推进市级体育场馆的落点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足球等运动场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综合体育馆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开展公共体育服务新探索和新路径,盘活体育设施存量资源实现更高效能的利用,支持新建和改建一批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各类社会体育场馆实行优惠或定时免费开放。
加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巩固并发挥竞技体育传统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挖掘竞技体育新优势。着力提升现有竞技体育训练场所和设施,重点推进市体校建设,按照竞技体育比赛的场地标准规范对主要训练场地和设施进行升级。谋划市级竞技体育场馆建设。着力推动建设普宁市体育中心,推进榕城区、揭东区等各区级竞技体育训练场地标准化升级改造。依据国家竞技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各县(市、区)建设和完善社会足球场、多功能球场、中小型体育场馆、游泳场(馆)等竞技体育场所。
加快构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体系。编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拓宽竞技体育输送渠道,建立挖掘、选拔、培养、输送等制度和激励政策体系,建立后备人才库,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在省、国家注册运动员达到900人以上。着力抓好“揭阳市体育单项后备人才重点基地”评估认定工作、省重点项目基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争取设立2个以上的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重点训练项目,市级体育单项后备人才基地8个以上。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体系。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提升依法治彩水平,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夯实科学发展能力,增强创新发展后劲,以责任建设为先导,以风险防控为保障,统筹推进责任公益公信和“全产品、全渠道、全价值链”核心业务工作理念落实,拓展体育彩票服务社会功能,扎实推进揭阳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力争体彩年销售额达到3.5亿以上,实体店突破350个以上,为社会公益和揭阳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第五节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与打造品牌
大力推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品牌输出、跨界经营、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推动其扩大市场、拓展产业链,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巩固扩大品牌影响力。支持中国玉都玉文化创意园加快建设,进一步丰富产业内容,提升产业层次,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旅游度假、文化娱乐业等园区(基地)利用市场优势扩大经营,发展“一园(基地)多区(园)”。支持旅游景区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山地康养度假、森林观光体验、养生主题酒店、红色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鼓励广东望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惠来海滨度假村等景区创建高等级A级景区,打造文化旅游体育与康养深度融合的综合性产业集群。
支持重点文旅企业加快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品牌输出、技术服务等方式,整合特色业务和项目,做强做大,培育一批文旅龙头企业集团。积极支持和推送骨干企业、重大项目、优秀产品申报国家或省重点项目库、行业荣誉等。
鼓励精、特、新中小型文旅企业或创意作坊发展,扶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鼓励中小微文旅企业开拓细分市场,引导提供“菜单式”“定制式”文旅产品和服务,增强竞争力、探索新业态。支持中小微企业以产业链为依托打造企业联盟,形成竞争合力、共同开拓市场。
加大文旅产业宣传推介力度,策划举办玉雕、木雕、剪纸等专题工艺美术展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级、省级博览会。探索与其他城市建立以共同构建文旅产业生态的横向联系,拓展文旅产业空间,进一步完善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充分运用产业政策引导发展的作用,建立健全促进揭阳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产业平台,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重大旅游区等空间规划落地。鼓励同类产业、同一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平台专项服务机制,促进产业平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各县(市、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引进新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建设市外桃园旅游区、揭东玉湖山生态旅游区、万竹园酒店、南溪水乡田园项目、“和天下”特色康养项目、靖海客鸟尾石笋区开发项目、粤东新城神泉湾文旅项目、惠来县东方夏威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支持惠来建设滨海旅游休闲产业园。通过推进惠来靖海领海基点主题公园建设,打造粤东海洋旅游集群。
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新业态发展,鼓励商业化承办各类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继续支持文化旅游体育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文化旅游体育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增强产业发展动力。着力推进普宁服装、中药、茶叶等行业博物馆和精品民宿、文化主题餐厅等融合发展,形成文化商贸旅游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对古城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利用,充分利用海岸带和榕江、练江、龙江三大水系,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集度假、观光、商务会展、美食、购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业,强化品牌塑造,打造古城旅游、滨海度假、红色旅游、森林康养、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一批彰显揭阳“活力古城、滨海新城”的项目,培育一批揭阳市标志性项目品牌和特色性专业品牌,打造广东省山海风情休闲城市。
大力发展古城文化旅游。整合进贤门、揭阳学宫、元代城墙(禁城)等历史遗存,引进和培育一批重大“古城文化游”项目,注入文创集市、特色节庆等活动,推动老城焕发新生活力,打造揭阳古城历史文化风情圈。大力推进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加强青狮文化旅游景区建设。
着力发展滨海旅游。积极推动增加和优化滨海、滨水生活岸线,丰富粤东新城等城镇滨海岸线的休闲功能,打造广东滨海旅游新标杆。推动粤东新城神泉湾文旅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国内外市场美誉度,增强对高端市场的吸引力,打造滨海生态旅游胜地。推动建设滨海休闲旅游线路,加大力度整合滨海公路沿线旅游资源,打造滨海旅游风景线。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支持揭西县打好“红色”和“绿色”两张牌,加快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揭西全域旅游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特色旅游产品之间的联动协同串接,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着力塑造旅游精品线路品牌。发展大北山旅游集聚区、滨海旅游集聚区、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区。
大力发展潮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动阳美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擦亮“中国玉都”品牌,挖掘玉产业文化内涵,打造揭阳文化产业代表性品牌。建设玉文化展示馆,打造玉文化主题旅游体验地。支持金融机构与专业鉴定评估平台加强合作,引导揭阳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带动古乔珠宝白玉城基地、木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狮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增创城市文化创意品牌亮点。支持举办以玉文化、梅花旅游、海洋(开渔)旅游等为主题的特色节事活动。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合作, 促进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加快形成集工业设计、生产销售、衍生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激发揭阳市文物的活化利用、“非遗”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推进文化创意与潮菜、潮剧、潮汕工夫茶等元素结合,制作一系列文创产品。面向国际开发潮汕文化系列产品,将潮汕文化元素融入服装、玉雕、木雕等特色产业,利用潮剧等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积极培育以体育赛事活动为牵引力的体育产业链,打造体育产业品牌。探索“大型赛事+特色节庆”活动举办模式,整合榕城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广东省健身气功气舞大赛、国际登高邀请赛与梅花文化艺术节、海洋(开渔)旅游文化节、揭西氧吧马拉松等特色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高质量的文旅体融合品牌赛事,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大力培育发展旅游民宿。对标广东省旅游民宿的等级评定要求,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依托我市人文景观、田园风貌及民俗文化等资源,融合农事体验、亲子研学、休闲运动、节庆活动等特色活动,培育一批特色丰富、功能健全、服务品质高的旅游民宿。
第六节 融合创新:内容整合与路径融合
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组织全市优秀文化旅游企业参加“海峡旅游博览会”“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两广城市文化和旅游合作联席会议”“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宣传推介揭阳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揭阳文旅良好形象。
推动文体项目嵌入旅游景点,旅游线路链接文体项目,支持景区景点与文化团体、企业或社会组织合作,推动潮剧、讲古、英歌舞、舞狮、南枝拳等进景区景点,鼓励景区引入主题剧场、美工体验馆、创意服务馆、非遗传习馆等体验场所,增强景区的体验性、娱乐性,丰富景区产品内涵。
推动揭阳小食集群式发展。支持开发“零食式”便利小食产品,打造一批揭阳“零食式”小食产品品牌。鼓励发挥“老字号”的作用,集聚揭阳代表性菜式、食艺,培育揭阳美食文化品牌。鼓励企业和市场资本发展揭阳美食连锁经营,打造一批美食连锁品牌。
进一步加大旅游购物、手信的开发力度,支持开发旅游购物城(园区)等文商旅综合体。结合举办文旅体盛会,定期开展揭阳旅游商品、纪念品创意比赛和展览展示活动。继续推动旅游手信提升品质、鼓励包装注入揭阳文化元素。加快阳美玉都等代表性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休闲购物基地。支持发展夜间旅游购物等消费活动。
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粤美乡村”建设,支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度假民宿、乡村健康文体节庆活动、乡村户外体育运动、自驾车营地等。支持乡村联动合作、连片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推动科技和文化创意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开发新型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乡村创客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大力推进“文旅+康养”,培育发展康养旅业。依托揭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康养品牌,开发全生命周期康养产品,大力支持建设一批医疗康养小镇、康养产业园、康养度假区,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乡村康养、中医药康养等新业态,构建融旅游、居住、养生、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集群,推动康养产业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打造粤东康养基地。支持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开辟康养体验旅游项目,组织开发传统养生旅游线路。支持开发以康养为主题的旅游景区,重点扶持中医药健康旅游重大项目和森林养生度假项目。支持普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健康养生和生态旅游产业。引导康美中药城、望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惠来南药植物园等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类项目开发,打造康养旅游样板项目。
大力推进“文旅+体育”深化文旅体融合发展,支持景区引入体育资源。推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户外时尚体育运动项目,支持开展登山、徒步、定向越野、赛艇等服务项目。鼓励景区开发特色体育培训和体验课程,特别是民间传统体育如杂技、魔术、武术、舞狮等项目。探索开发渔湖半岛沿江环岛绿道举办“碧道体育”赛事和休闲运动项目,带动沿线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积极推进“文旅+教育”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利用红色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资料、文化产业园区、历史文化景区等文旅资源,推动开发青少年游学产品项目。深入挖掘榕城区、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等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爱国主义研学教育活动,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开发农事体验、劳动教育等研学体验产品,打造青少年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基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协同发展,开拓面向港澳青少年的游学市场。
探索推进“文旅+科技”促进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开发具有科技感、互动性和时代主题的科技型演艺产品。积极推进科普旅游、新科技体验旅游,支持科技企业开辟旅游服务项目,鼓励科技企业、科技人员参与文旅产品的创意创作,打造一批科普精品游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要求,支持企业和个人利用网络发展直播、微视频、网络小电影等服务和产品。
探索推进“文旅+农业”促进农业旅游市场加快发展。大力支持揭阳市农业产业链“链长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农场、农业产业园开发旅游服务,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鼓励企业牵头并带动农民利用区域特色农业开发特色农业体验、特色农产专购、特色农家美食、特色农居生活等旅游项目。促进休闲农业和休闲渔业产品开发,利用北部和中部的生态资源,打造省级休闲农业基地或现代农业公园,整合惠来县特色渔业和滨海旅游资源,培育海味休食、休闲垂钓、海洋牧场等特色产品项目。推动南溪水乡等具有特色的村落形成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样板”。
探索引进和建设一批融合金融和科技服务、产业供应链较完整的文旅创新发展平台,增加文旅企业之间、文旅企业与其他行业合作的机会。支持发展文旅企业创新平台、创客空间、创客基地等具有孵化功能的园区或集群,特别是支持数字文化内容生产、线上旅游服务、游戏游艺开发和生产服务等。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协同发展,积极推动红色文化、岭南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等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交流合作,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展示展览展演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推进揭阳与大湾区各城市在培养文化旅游体育高端人才的合作。积极对接大湾区“一程多站”游线项目和创意文化产业,协同共建沿海文化旅游经济带。
积极融入闽粤赣合作。深化与闽粤赣十三市产业、文化、旅游合作,寻求发展新空间和新动力。重点推进合作发展特色旅游业,开展红色旅游、海上旅游、潮客闽特色生活体验旅游、潮客闽文化研学游等联动,合作开发“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共同拓展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第七节 激活市场:加强监管与服务创新
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按照公共文化和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相应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层层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严格控制人员聚集,加强重点场所及人群防控,强化疫情应急处置等。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行业监管,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及安全生产职责,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加强风险分析研判,排查隐患落实整改,坚持底线思维,守住安全底线。
坚决守住文化安全底线,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和引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与广播电视监管,着力广泛开展文化传播渠道的“清污除害”行动。
实施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产业营商环境优化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把执法监督、法制宣传、业务引导和发展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为文旅体产业健康发展护航。加强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抓好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充分利用省市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规模效应,加快推进政务热线智能化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和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等,提升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管理信息化、数据化探索,建立健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主体的信息集成、经营状况的数字化系统,及时掌握市场发展状况,加强对市场监督实行精准发力、高效管理、精细治理。
大力推进执法监督管理,以严格的执法监督保障市场秩序。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提升执法监督的效率。加快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市场检查常态化、投诉处理快速化。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改革的组织领导。推动建立健全揭阳市直相关部门、县(区)联席会议制度、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制度等,解决融合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土地、资金、政策、人才等关键资源方面的配置问题。强化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抓好规划实施、政策执行、工作保障。认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以纳入专项规划的主要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为主要抓手,科学评价规划实施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加强规划实施评估,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节 强化统筹协调
坚持“一盘棋”的理念,努力提高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保证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各规划要素在发展理念、目标方向、项目布局、重要举措等方面与国家、省、市“十四五”发展指引、“十四五”时期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方向相协调、相一致。协调城乡区域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改革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倾斜。统筹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深入参与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改革发展。统筹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改革发展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
第三节 落实资源保障
着力完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改革发展各级资源保障机制,围绕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改革发展资源存在问题和难点,推进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发展资源集聚渠道、模式、效能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发展资源保障机制。重点推进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土地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开发、培育、整合工作,积极对接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争取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争取逐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使公共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特色品牌培育等项目获得更大支持。
第四节 创新发展政策
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各县(市、区)明确方向和目标,强化落实情况监督,加快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进程。健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政策,引导全市各领域大力推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局面。贯彻落实《揭阳市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揭阳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产业政策,制订《揭阳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揭阳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并全力贯彻落实,促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各类社会组织,集聚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搭建广泛的融合发展合作平台。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