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 特区发展 东莞发展 深圳知识产权 转创法信事务所(深圳) 入户政策 深圳管理 东莞教育 大朗镇 深圳人社 东莞质量 深圳教育 大亚湾新区 罗湖区 大鹏区 龙岗区 福田区 南山区 盐田区 宝安区 龙岗区 龙华区 坪山区 光明区 深圳金融 前海区
广州知识产权 国际金融后台基地 佛山发展 广东金融高新区 佛山国家高新区 南海区 禅城区 顺德区 荔湾区 花都区 天河区 黄埔区 越秀区 海珠区 番禺区 白云区 南沙自贸区 从化区 南海区 广州发展 信用广州 佛山政务 信用佛山 荔湾区 人社与教育 增城区 佛山教育
我市在2021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上参演的山歌小戏《茶山情》。(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高讯 摄)
客家山歌、广东汉乐、木偶戏……翻开历史长卷,梅州并不缺乏叫得响、传得广的“文化名片”。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是梅州的根和魂,也是梅州的优势。带着历史和文化积淀,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流淌”进新时代,通过分类保护、数字“加持”,在新时代不断绽放新光芒。
非遗进校园传承不断层
梅州是宋明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站在梅县区松口古镇的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只见广场上标注着到南洋各地的距离,记录了当年一批批客家人下南洋的漂泊。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梅州)移民广场仅是其中一处历史见证。1994年1月4日,梅州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遗产正是梅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财富。据统计,我市现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26处;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82项。改革开放以来,梅州越来越多山歌、汉乐和曲艺作品走出国门,成为梅州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
“噢嘿……”一声清脆的客家山歌从梅县区扶外小学传出,在老师示范下,同学们也像模像样地跟唱了起来。这是我市开展客家山歌“进校园·育新苗”的一个缩影。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是要传承与公众参与,我市通过非遗进校园、多形式记录非遗、开展互动等形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激励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近期我市还开展了“梅州非遗”短视频大赛。
“梅州文化资源丰富,在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时要用好现存文化遗产,大力挖掘、放大梅州特色,塑造‘王牌’,在打造东亚文化之都中脱颖而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员、梅州市古民居研究会秘书长周云水认为,席狮舞、木偶戏等非遗与日本、韩国部分文化艺术都有共同之处,可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民间文化交流,甚至借鉴日、韩成功经验,打造梅州IP。
深挖文化家底吸引来客
位于梅城东郊周溪河畔的一座传统客家建筑——人境庐,是许多慕名来梅游客的打卡点之一,它的主人便是有着“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之称的黄遵宪。
“黄遵宪至今在日本仍有巨大影响,日本学界曾有人建议要开设‘黄学’研究。” 广东省政府省情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说,黄遵宪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贡献卓著的历史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日本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著述的《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在日本有着深远影响。他晚年回乡办学后,还专门派遣门生杨徽五、黄篑孙前往日本学习师范教育,吸收办学的先进经验,并资助堂弟黄遵庚等多人先后去日本留学。
作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梅州如“人境庐”一般有故事的建筑不胜枚举。在客都大地上,据不完全统计,有4300多座围龙屋、500余处红色革命旧址、400余处名人故居(祖居)。“很多现存的老房子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屋主也有与日、韩等交流的故事,如驻日公使何如璋、参赞黄遵宪,曾留学日本的军学泰斗黄慕松、辛亥革命元老何天炯、谢逸桥谢良牧兄弟等。”周云水认为,这些人身上折射呈现了梅州与日、韩交流的故事,而他们的祖居中也不乏有文物保护单位,要利用好这些名人故居与老建筑,发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展馆。
杨宏海认为,梅州拥有其他客家地区无可比拟的历史名人资源,要下大功夫,大力挖掘、开发利用好这些名人资源,把人文与自然山水等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八方来客。(记者 郑炜梅)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