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安全 数据安全审计 企业合规师 备案登记 劳动用工合规管理 知识产权合规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保护 企业廉洁合规 经营合规 风险提示与预警信息 IPO合规 安全生产合规管理 企业合规典型案例 合同合规管理 企业合规实务 企业数据合规 企业刑事合规
网络犯罪 人工智能合规 网络安全 新基建安全资讯 保密科技 数据合规 元宇宙合规 数字合规 网络与数据法学 电信网络诈骗 区块链合规 信息与网络安全 网络不正当竞争 数字贸易合规 数据出境合规 互联网合规
上市公司合规管理 税务合规 企业合规管理 商业秘密 财务合规 商业合规 内控资讯 合同法律 信息披露风险 公司法实务 人力资源合规 信用规制 知识产权合规 合规尽职调查 内控稽查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合规 会计监管风险 税务异常处理 税务检查应对
征信合规 涉税合规 经济犯罪案例 合规文化主题月 劳动与人力资源合规 合规运行报告 网络直播合规 信用合规 刑事合规管理 工程合规与舞弊调查 涉案企业合规 安全审计 合规科技 劳务派遣合规 采购合规 财务风控 招投标合规
国际注册合规师 公司治理与公司合规 全球金融监管动态月刊 境外合规专项行动 国企合规 反不正当竞争合规管理 出口退税合规风险 全球反垄断 全球企业合规事务 国际监管合规服务 合规风险 进出口管制和贸易制裁 境外投资和“一带一路” 跨境投资和经营合规 知识产权内部控制 商业贿赂 外汇合规 合规与诚信
证券合规 银行合规 金融犯罪合规 保险合规 金融消费者保护 银保监督 私募合规 互联网金融合规 银行合规资讯 投融资合规 支付 银行合规综合 金融安全 信托合规 担保合规 金融合规 信用合规 股权合规 内保外贷合规 外汇合规 保理合规
一、我们要重业务流程,去制度化
制度只是个框框,用来框住职责和权限,用来管人还有一点儿用,但用来管事,真心是作用有限。
实际业务中,制度往往被束之高阁,甚至从出台那一天起,除了拟定制度的人之外,没人仔细地看过它。
所以,用制度来管人,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听领导的,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干,而不是制度要求怎么干才怎么干。
而业务流程在做事时,十分有效。
它会把所有的业务都设计成一个个业务流程,一个节点需要的人、时间、资源、成果全部划入其中,一环扣一环,有很强的执行力。
二、内部控制中,只需有“业务流”就够了吗?
业务流程是以“成果”为导向,以“业务”为核心,来驱动人们做事,像流水线一样,一步一步完成作业,比之制度更具体、更可行、也更加有效。
但是,它缺失了一点儿:管人!
如果你的业务流程十分成熟,人力资源十分完善,那么,单单有业务流程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遇到新业务,遇到例外,遇到意外,遇到新人和新环境,或需要创新,这就需要有超出流程设计的机动性、有机性和弹性。
而有机性就需要人来做。
仅靠制度中约定的权责足够吗?远远不够,而且缺乏执行力;仅靠业务流程自身驱动也不足。
这时,就需要抓住一个核心,一个影响机动性的核心:指挥链!
三、什么是指挥链?
指挥链是一条从组织最高层贯穿到最基层,明确规定谁向谁汇报工作的不间断的职权线。
它回答了:“我对谁负责?”、“出了新问题找谁?”、“需要协调或额外需求了找谁?”等问题。
简单说:一环一环的指挥节点构建成了整个指挥链!
其中的一环就是“你听谁的,谁给你下命令”。
在任意一个环中,都会涉及到三方:授权人、指挥人、被指挥人。
授权人:可以是老板,可以是上级的上级,也可以是董事会,也可以是公司章程;
指挥人:在某一环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人,也是下命令之人。
被指挥人:接受指令并执行的人。
四、为什么指挥链才是内控失效的罪魁祸首?
内控失效的最大原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时是好心办坏事!
“政令不通”只是内控失效的表现形式。
而政令通不通?受指挥链控制。
指挥链会引起哪些问题呢?具体如下:
1.指挥链的连续性缺失
正常情况下,在一个组织内,无论内控制度完善不完善,都会有一套连续性的指挥链。
但是,组织内外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比如:人员变动,越级管理、区域跨度等。
比如:中层某领导走了,新人没来,他所在的指挥链中的那一环,就缺失了。
或者:老板或上上级直接插手下边某事,造成原来处于指挥权地位的人丧失了指挥权,暂时形成了一条新的指挥链,老板-原被指挥人。
但是,因为老板不可能参与到细节中,只是偶尔的指挥,就会出现指挥链断层。
或者,在基层遇到“关系户”,如老板亲戚、朋友处于中间指挥位置,他们有“特权”,不听从上级的指挥,造成实质上的指挥链断裂。
或者,你去了非洲为公司开拓业务,电话通信长年不通,这如同古代出兵打仗,一去就是好几年,连自己国家没了都还不知道。
2.完整性不足
在某项业务中,某件事中,没有确定指挥权,没有上下链条。
常见于临时团队、临时小组、突击小队、社团等。
日常业务中,也会出现一部分“外包”业务,比如:你的营销业务、你的设计业务,全部外包,外包的情况都是以“合同”为基础的。
你根本没有指挥权。
比如:在地产行业,很多甲方直接跳过监理、跳过合同条款约束,直接插手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或施工现场管理,这其实就是一种延长指挥链的现象,这并非不可理解。
但,这也只能延伸部分指挥链,并不是全部。
正常情况下,当你需要及时、快速的变化时,指挥链往往达不到外包业务中。
不仅仅是外包业务,还有一些“内包”业务,比如:拿提成工资的岗位(或单独的研发团队等)。
他们往往以“提成”为核心,不太关注指令。
3.放大效应
指挥链中下达的指令,通常是由上往下传递信息。
在某一环节中,指挥人有主导地位的权力,他们经常会把自己的权力放大。
通过是滥用职权。
比如:
让手下办理组织业务之外的事,帮办私事之类的,
超出自身权限的业务:挪用资金,以权牟私。
形象工程:上级领导来视察,点出某地方需要改进时,就借机大做文章。
最明显的是八九十年代,农民交“公粮”,国家只要一亩100斤,但到达地方时,一亩地得交四五百斤。
4.缩小效应
国家中,最常见的是一些“惠民”政策或权力下放政策,利益或信息会被指挥链的中间环节一层层地剥夺。
组织中,最常见的是一些“权力下放”政策,被中间层剥夺。
比如:某环节中拥有指挥权的人,想要掌控权,就需要掌控下属的一举一动,确保自己的权力得到巩固。
比如:公司要求6点下班,作为部门领导非要求本部门9点下班。
比如:企业给营销业务员授权一定的优惠发放,但营销部负责人却要求必须经他同意。
等等。
5.信息传递错误
信息错误,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比如:公司要团建,要求所有部门成员都要购买一顶红色遮阳帽。
但是,领导是色盲,给下属购买了一顶顶绿帽子!
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错误,一般都有舞弊嫌疑。
比如:故意歪曲传递老板意见,让某单位中标,从中牟利。
四、业务流程与指挥链的关系
本人认为:“业务流程”和“指挥链”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两大基石。
这两项做好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区别:
业务流程管事:规范和高效地处理成熟业务和标准化业务。当然,不成熟业务也可以设计成具有弹性的标准化程序,成熟度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指挥链管人:主要负责不成熟业务,负责例外事项,负责创新业务,处于指挥权的人要将精力放到这些“例外”情况之上,而不是对规范化的业务指手划脚。
管理者对规范化业务指手划脚,是企业管理资源的最大浪费!
五、内审的一个舞弊审计视角
管理模式中,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人治,而现代企业注重法治。
在我国,所谓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本质上是“人治”和“法治”的集合体。
这造成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畸形的问题:“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这就是指挥链与职权级别背离,也与业务需求和组织目标背离。
所以,无论是开展审计、内控管理,还是开展风险评估和防控,只要抓住了实质上“指挥链”,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这样,才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提出一个无关痛痒的,不符合无效制度的小毛病。
六、理解指挥链的实质
我们想要整明白指挥链,一定要理清授权人、指挥人和被指挥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这三者之间不是单一指挥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
指挥人除了自身歪曲信息外,还会影响授权人的决策,以获取更多权力。
被指挥人一般成员较多,当涉及与指挥人有共同利益时,会反向绑架指挥人,比如,一些团体舞弊事项。
另外,需要引起我们重视还有:指挥链不是单向的,不止是由上而下传递指令的,而是双向传递信息,也是双向影响,包括自下而上的执行信息和决策参考。
指挥链有时是单一链条,有时是分叉链条的!
比如,同一岗位受到双重管理,这在指挥链中一定要弄清楚汇报对象和汇报内容的关系。
我们不能仅仅参照审批流程(双方都签字),在指挥链中,则要区分不同的指挥内容和链条分支!
结语
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管理效益”,把输入的人、财、物,转化为产品和收入的能力。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管理”上,内部控制就是最大的管理。
内部控制的核心只有两个:业务流、指挥链!
整好这两项,企业内部控制就不再难!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