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会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无形资产会计 交通会计 政府管理会计 建设会计 涉税会计 工会会计 会计工厂 国企会计 会计监督 会计信息化 商业会计 教育会计 数字会计 财政会计 电子发票
信息技术审计ITA 国际审计与内部监督 电子数据处理审计EDPA 数字化函证 国际审计准则与实务 大数据审计 数据采集与审计 区块链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 电子数据审计 电子商业汇票跨境支付 可信安全体系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审计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金融审计业务的实施提供诸多便利,但仍存在不足。本文将以工商银行的金融审计为案例,研究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大数据审计的理论基础,明确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审计中的重要意义。
金融审计是审计机构根据法律、法规等政策的规定,对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审查,评价其领导人员经济履行情况和重大政策的落实情况。
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计监督,对实施的各项金融活动、参与的各个金融市场以及所发生的各类金融风险进行密切的关注,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并及时发现严重阻碍金融发展的障碍,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经济能力,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从而达到维护安全,防范风险的目标。
传统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审计人员手工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而大数据技术审计将计算机平台作为一种审计工具,能将经济监督和智能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更好。大数据技术审计的实质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平台建立一个审计相关的数据库,由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的技术知识对审计数据进行整理及应用,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
传统审计与大数据审计的主要不同体现在审计方法和审计风险上。传统审计的主要风险是检查风险,而大数据审计存在数据采集转换风险,且从审计风险角度和审计线索、审计轨迹查询角度来说也存在不足。两者在审计目的和审计的主体范围上并无太大差别。
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海量的客户信息以及复杂的业务数据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挑战。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审计,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各项业务、客户资料等数据进行深度发掘和分析,大幅提高审计效率,消除存在的隐患。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更有利于银行精准营销、风险控制、改善经营和服务创新,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工作在各企业的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迅速发展,为审计的创新带来契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创新,积极发挥其关键性作用,探索新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大数据环境下,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人工审计可以有效抵御影子银行、外部风险冲击等金融风险对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审查和督促金融行业改正,提升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治理能力。同时,大数据环境下,大数据技术为金融审计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不仅有效地推进了金融审计方法的创新,也为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创新作出贡献。大数据技术以其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强劲优势,对金融审计产生了重要影响,集中应用在以下方面。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面掌控各类数据,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高效整合、挖掘、分析。在金融审计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能清晰呈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在海量数据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大数据财务审计具有更全面的信息、更精确的审计证据,更能及时感知和检测风险。目前,金融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财务审计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对大量有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可以了解整个金融业务、金融财务管理的全貌,全面掌握整个金融产业的发展状况,并据此对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化金融审计成为可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各种类型的信息化平台和审计模式,并对各种审计手段进行改进,可以使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明显提升,从而使审计证据的发现和审计结论的形成更科学、客观。同时,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水平、金融监管的整体水平也相应提高。综上所述,随着金融监管和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财务审计日益重要,大数据技术为财务审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并在金融领域构筑了一堵严密的“防火墙”。
随着金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数字化、智能化的金融审计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可以更好地突破金融改革的壁垒,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使得金融改革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另外,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分享,能够准确地洞察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通过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加强金融审计的反腐职能,可以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挥积极作用。
依照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负责对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国家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的内容为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以国家宏观政策落实水平为目标,重点对落实效果进行审计。同时,注重对资产质量开展审计,以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营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对工商银行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SQL Server是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数据库应用,其使用方便,且具备与相关软件集成度高的特点,与Access、FoxPro、Excel等其他数据库具备良好的ODBC接口,可以将上述数据库中的内容转换成SQL Server的数据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等与数据库联系密切的行业,在对银行的审计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工商银行进行银行授信额度审计时,由于银行客户多、业务复杂,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搜集与整理。对于对数据保密性要求较高的银行,审计人员可先通过银行自有的特定系统接口等方法获取数据,再由银行对接人员通过银行内部系统向对应部门索要其他资料,待收到全部资料后,对信息进行简单整理。由于企业中包含大量关联企业,需要进行网络数据采集,可借助企查查等网络应用,确定关联企业是否控股50%以上。在核实金额时,面对大量客户信息,若只借助Excel表格进行授信额度比对查找疑点,犹如大海捞针。这个时候需要将客户信息导入SQL Server数据库,在对应数据库下输入SQL语句进行操作。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这一工作可以在减少人工操作失误的前提下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更容易发现疑点和进行取证。
审计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与外部系统数据的交叉分析比较,传统审计方法需要大量人力且只能部分实现的业务,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完全实施。如审计中,审计组将贷款企业在信贷系统中的财务数据与税务数据进行比对,发现贷款企业提供给银行的财务报表与向税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由此发现银行向提供不真实资料的企业核实情况。
当前,审计人员年龄差异较大,部分资历丰富的审计人员由于对大数据技术缺乏了解或不够专业,甚至不具备计算机技能和知识,因而更倾向于运用传统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大数据技术专业性强,较为复杂,另一部分审计人员对大数据技术掌握得也不够全面,无法在审计工作中运用自如。因此,大数据技术审计缺乏具有职业敏锐性、经验较丰富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一是数据采集与整理风险。审计人员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验证手段,无法确定金融单位的数据资料是否完整真实,需要后期对相关数据进行查证核实。除了在采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过程中要注意风险外,还要注意防范外部数据风险。此外,在数据整理方面,由于审计数据标准不一、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格式等存在差异,因此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是数据分析和使用风险。数据分析的主体主要是审计工作人员,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主体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上。部分审计人员对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够充分或者缺乏数据建模的能力,在审计过程中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不具备准确性,容易造成偏差或存在逻辑错误;在使用数据时,审计人员无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分析过程中容易造成误差,从而导致分析结果与现实情况大相径庭,具有较大的风险。
三是数据管理风险。数据在存储、传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泄露等情况,这些都属于数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审计过程中采集的数据涉及企业重要信息以及多个领域的重要数据,数据丢失会对企业带来一定危害,不利于行业的稳定性,同时,也会有损企业的权威和公信力。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审计手段,受审计人员经验及专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另外,部分审计人员在对大数据进行处理时经常采用较为传统的数据抽样,但是抽取的样本存在差距,具有不确定性,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影响较大,与真实结果相差较大。此外,数据表现形式单一,主要以报表形式展现,缺乏数据可视化,无法直观地表现数据情况,无法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
审计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会收集并整理多个领域的数据,如果将这些零散的数据传送到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大数据共享平台,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这不但有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审计部门对数据的有效管理,提升工作质量。大数据技术审计开展的基本就是数据,在金融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的数据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可将大数据平台端口向财政、金融等政府部门开放,由政府主导多个部门对接,将各个部门的信息串联起来,使审计数据向集约化发展,从而建立一个利于审计工作、多个部门参与的大数据共享平台。
针对信息安全,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督指导意见有着明确的要求,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切实践行安全规范,综合运用访问控制、边界防护、泄密检测、密码算法和技术、数据脱敏和安全审计等手段,防范数据泄露、篡改、丢失和非授权访问等风险。
当前我国对大数据审计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大部分审计人员尤其是工作时间较长的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并不熟悉,信息化审计水平较低,在审计中无法最大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效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并非短期内可以获得的,而金融行业需要大数据审计人才的监督。因此,不但要加强对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要注重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利用计算机工具,能大大提高审计的数据处理效率,在此基础上,应注重审计思路的创新,转变审计人员的工作思维,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注重在金融审计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传统审计中,在结合中进行方法创新,发挥大数据技术审计更深更广的作用和优势。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为审计和金融行业带来便利,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更有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以及金融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审计作为新兴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大数据技术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创新。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