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0PXQFQ7Y(P~4838LJ_]L.png

管理培训搜索
18318889481 17875936848

产服
| 产业中心

体育产业 新能源产业 能源与电力 预制菜产业 轻纺工业 安全与应急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

| 企业与产业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 安全企业管理 制造企业管理 卫生企业管理 企业转型升级 工程企业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 医药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 食品企业管理 工业企业管理 软件企业管理 能源企业管理 汽车企业管理 环保企业管理

| 行业中心

新鲜牛肉市场 酒店业 旅游休闲与饭店业 服装服饰 孕婴童用品 餐饮美食 奶茶饮品

| 转创产研

现代服务业 教育产业 中医药产业

| 城市中国

阳江发展 茂名发展 湛江发展 赣州市 湛江教育

| 转创科研

食物与营养研究所 标准化科学 医药健康研究所

| 全球城市

新南威尔士

|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工委会 一二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规划设计 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

| 创新创业中心

创新创业创投创意 BIM工程 制造业创新 《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别分表》 创新创业与可持续 智能制造 民营企业与经济 管理信息系统 科技企业管理 智能企业管理

| 转型升级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 消防企业管理 转型升级 装配式建筑 并购重组动态 制造业转型升级 工业转型升级 教育转型升级 外贸转型升级 能源转型升级 地产转型升级 制造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转型升级 服务业转型升级 产品质量管理 产业科技管理 环境监测

| 数据经济与网安

信息与软件 系统集成 人工智能 互联网+ 网络工程 数字经济 数字安全 视觉传达设计 工业互联网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创新中心 电子信息产业 工业物联网 数字转型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信创产业 网络安全产业 无人机 数据资产 数字出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绿创中心

绿色建筑 节能减排 低碳转型

| 双碳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与脱碳管理 NGO中心

| “双碳”目标下辽宁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服 > 转型升级中心 > 工业转型升级

1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球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既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也是推动新时代经济绿色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二氧化碳排放70%以上来自工业生产或生成性排放,国内学者关于工业结构调整与低碳转型开展了广泛研究。贾卓等(2013)以陕西省工业部门的22 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计算并分析各产业的碳排放特点以及在工业部门低碳化转型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针对不同的产业提出差异化低碳转型路径。骆玲和史敦友(2020)从工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视角出发,论述了工业绿色化的理论本质和判定依据,并对如何解决产业替代的路径依赖、替代产业的产能过剩、调整工业产品需求结构失衡等实践路径进行了阐述。“双碳”目标提出后,张锁江等(2022)基于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碳排放行业的调研数据,提出了绿电替代、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流程再造、数字化和智能化这4 个低碳化发展策略。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辽宁作为传统重工业基地也积极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本文聚焦辽宁省工业领域和高碳排重点行业,对工业碳排放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判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问题,最后提出辽宁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2 辽宁省碳排放总体情况

近年来,辽宁省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与其他省份相比仍处于碳排放高位,2019年碳排放总量居全国第6 位。辽宁省碳源主要集中在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工业和建筑业领域,碳排放总量占全省的90%左右(见图1),高于全国相应碳源结构比例5 个百分点,因此,工业低碳转型升级对于辽宁省实现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图1 历年辽宁省各领域化石能源消费活动碳排放情况

3 辽宁省工业碳排放情况

辽宁省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根据《2021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八大优势产业企业数量合计3 140 家,占辽宁省工业企业总数的40.49%,资产占比为50.45%,利润占比为74.14%(见图2、图3),可见辽宁省目前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重工业为主。“十四五”时期基本形成“1+4”工业规划体系,即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和信息产业四类工业。

图2 2020年辽宁省优势工业利润总额及占比情况

图3 2020年辽宁省优势工业资产总额及占比情况

从工业碳排放现状来看,辽宁省历年工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为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中,制造业是全省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占全省碳排放比重达65.3%,2017年后制造业碳排放量随着全省能源消费的增加迅速增长,2020年达到历史峰值。从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碳排放量高度集中于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高碳排产业,占制造业碳排放的92.5%,也是拥有较高GDP 的行业。汽车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低碳排高产值产业将在未来产业低碳减排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随着城市矿产资源逐渐枯竭,采矿业碳排放水平持续下降,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碳排放逐年上升。未来随着化石能源消费依赖性不断降低,电力消费随之增加,优化电力生产供应业也将成为辽宁省碳减排任务的重中之重。

4 辽宁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存在的问题

4.1 产业结构:高耗能工业占比偏大,低碳清洁型产业较少

2020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 755 家,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数量占比达30.1%,资产总数和利润总额均高于相近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见图4)。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发展规模。

图4 2020年辽宁省六大高耗能重工业占比数据与全国情况比较

4.2 能源利用: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使用比重偏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

在辽宁省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高达93%左右,其中接近80%的碳排放来自煤炭消费,其次为油品消费(见图5),与全国工业能源消费水平相比,煤炭消费占比基本持平,原油消费占比显著偏高。2019年,辽宁省原油消费占比高于同期全国原油消费占比23.2 个百分点,水电、核电、其他能源发电的消费总量占比均远低于全国水平。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成本提高,对环境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图5 辽宁省2010-2020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4.3 产业能级:工业产业链大多处于中低端生产制造环节,产生碳排放量较高

辽宁省工业发展总体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传统工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研发能力薄弱;石化产业“炼”有余而“化”不足,精细化工占比46.9%,低于全国(50%)和发达国家(60%~70%)平均水平;钢铁产业生产效率偏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足。同时,新动能规模较小,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见图6),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较慢。

图6 2021年辽宁省与全国高技术制造业主要产品增长率对比

4.4 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转化应用有待加强

辽宁省绿色低碳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较为欠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研发成果转化难,导致绿色产业竞争力薄弱。企业绿色技术自主研发不足,缺少相关科研型企业和龙头企业,多以直接购买先进设备为主要方式。在2021年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中,辽宁上榜企业数量仅占3.1%,在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名18 位;绿色园区数量2 个,排名第14 位(见图7、图8)。

图7 2021年工信部公布的各省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

图8 2021年工信部公布的各省国家级绿色园区数量

5 辽宁省工业未来低碳转型对策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辽宁省工业发展需统筹协调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应以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能级为目标,在稳定高碳排行业产值的同时,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用能效率,实现辽宁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5.1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

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需高度关注产业结构低碳化与GDP 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耗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低碳产业体系。一是通过“增量调节”,深入实施“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加快促进低碳高效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低碳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降低工业平均碳成本。二是通过“存量调整”,重点对装备制造、数控机床、汽车、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工艺流程低碳化改造和设备升级,促进产业链向前后端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升级。推行绿色低碳设计,建设一批绿色工厂,探索工业“绿岛”建设,实现环保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打造低碳企业群和低碳产业链。

5.2 提高用能效率,促进能源资源绿色循环利用

能源是工业生产的供给端,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未来需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化石能源依赖性。一是充分挖掘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潜力,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利用柔性电力技术、热泵技术、储能技术等推动工业园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建设。二是推进工业流程能源使用绿色化、循环化。聚焦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高效精馏系统、超高效永磁电机等节能降耗技术,以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回收一体化、能耗管理系统为4 个着力点开展生产流程节能综合治理。三是推进尾料废料循环化利用。加大废钢铁、废旧石化产品、废有色金属等回收利用力度,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

5.3 提高工业能级,促进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

针对辽宁省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电力、石化和冶金产业,重点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电力产业: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加快松辽清洁能源基地、辽宁省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开发能力;支持辽宁电科院“常规/供热机组调节能力与电热综合协调调度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提升电网可再生能源接纳水平。推进“光伏+采煤沉陷区”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老工业区利用屋顶、院落等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集中培育一批分布式风电、光伏装备产业园区,加强在新能源、核电、输变电成套设备等领域的技术合作。

石化产业:推进石化产业绿色化、精细化发展。推动抚顺、辽阳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盘锦辽东湾、大连长兴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引导炼油企业自主参与产能置换和整合重组,培育完善烯烃、芳烃、精细化工产业链,发展高性能合成树脂、特种工程塑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富碳产品。鼓励采用低碳原料,采用先进工艺装备提高能效,推进加热炉等装置用低碳电力替代化石燃料。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高效芳烃生产和分离工艺、电气化乙烯裂解炉等新型绿色高效石化工艺技术。

钢铁冶金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国家新型原材料产业安全战略保障基地建设,带动本溪、朝阳等以冶金、钢铁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淘汰过剩产能,优化炼化工艺流程,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装备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研发高效清洁智能化的全废钢电炉冶炼、非高炉炼铁等新工艺,探索氢能冶炼等低碳冶金技术开发,加快钢铁产品绿色转型升级,开发高性能、高质量的轴承钢、齿轮钢等优特钢和建筑用钢产品,促进钢材长寿命、减量化使用,推进钢铁产业向规模化定制方向转变。

5.4 鼓励研发创新,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达到节能与提高能效的目的。一是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进一批拥有绿色低碳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以工业企业和园区为依托,选取一批创新基础好、发展前景优的中小微企业纳入政府重点扶持目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搭建绿色创新平台。二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工业企业联合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联合开展核心技术研究,组建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疏通技术研究与成果落地间的通道。

6 结语

低碳经济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辽宁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省份,肩负引领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任务使命,工业低碳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应合理选择未来工业发展路径,重点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具有低碳发展特点的工业部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方式,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转创君
企业概况
联系我们
专家顾问
企业文化
党风建设
核心团队
资质荣誉
领导资源
专家库
公司公告
资源与智库
战略合作伙伴
质量保证
咨询流程
联系我们
咨询
IPO咨询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投融资规划
企业管理咨询
人力资源管理
风险管理
竞争战略
集团管控
并购重组
家族办公室
资产管理
股权设计
企业管治与内部审计
企业估值
价值办公室
内控咨询
投资银行
管治、内控及合规服务
法律咨询
服务
管理咨询服务
投融资规划
人力资源
资产评估服务
会计服务
科技服务
资质认证
ESG服务
商务咨询
内部控制服务
转创投服
金融服务咨询
企业服务
财会服务
翻译服务
财审
金融会计专题
法证会计
国际财务管理
会计中心
财务咨询
内部审计专题
审计创新与全球化
代理记账中心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中心
审计及鉴证
专项审计
审计工厂
审计咨询服务
税律
财税中心
转创税务
华税律所
税务师事务所
IPO财税
国际税收
涉税服务
金融
纳斯达克
并购交易服务
北交所
IPO咨询
深交所
上交所
直通新三板
董秘工作平台
独立董事事务
SPAC
资本市场服务中心
澳洲上市
加拿大上市
估值分析事务
香港联交所
新交所
金融分析师事务所
合规
合规与政府管制
企业合规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法证会计与反舞弊
反洗钱与制裁合规
反垄断中心
企业合规管理咨询
合规中心
转创全球企业合规
合规律师事务所
金融安全与合规
海关及全球贸易合规
ESG合规
反欺诈中心
合规中心(产业)
知识产权合规专题
私募股权基金合规
法信
征信管理
信用中心
法信中心
信用评级
价值办公室
联合资信
国际信用
安企中心
转创法信
诚信管理
产服
产业中心
企业与产业管理
行业中心
转创产研
城市中国
转创科研
全球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
创新创业中心
转型升级中心
数据经济与网安
绿创中心
双碳与可持续发展
管理
并购重组
转创国际企业研究所
创新创业
转型升级
投融资与股权激励
ESG中心
管理咨询
资产评估中心
人力资源
IPO咨询
法律
刑事法律服务
资本市场法律服务
财税金融法律事务
转创国际合规律师
民商事法律服务
公司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转创国际法律事务所
内控
危机管理
金融风险专题
风险管理中心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企业风险管理
独立董事
风险控制师事务所
国际风险研究
风险管理咨询
监督中心
管制中心
风控中心
内部控制中心
经济安全与企业内控
监管中心
转创
转创深圳(深莞)
转创广佛
转创国际福建
转创梅州
客汕经济
转创珠三角
转创潮州
转创网校
转创国际汕头
转创揭阳
18318889481 17875936848
在线QQ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留言板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