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以电子印章技术创新作为切入点,赴上海、杭州两地实地调研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以及该所的合作企业税鸽飞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电子印章、公章管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交流。笔者认为,电子印章技术本身固然是一项技术创新,但却不应当只在狭窄的技术层面来认识。如果放到当前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社会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大背景下,电子印章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它对于提升个体层面的印章管控能力,提高社会层面经济交易、社会交往的效率与安全,乃至于提高政府层面的管理效能都将具有诸多助益。同时,电子印章技术抓住了公章这个关乎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重要环节,能够极大地压缩欺诈、舞弊等违法失信行为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信任,带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对印章高度依赖的国家,印章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君王的御玺,就是主权和权力的象征。现代社会,单位的公章同样代表着单位的整体形象,承载着单位的整体意志。当前,我们身处商工文明的时代,社会运行存在着与农耕文明所迥异的显著特征。现代商业文明基于普遍的社会大分工而展开广泛的社会大合作,这就客观上需要人和人之间存在着较高程度的信赖。公章作为单位意志的载体和标志,在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印章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经历分歧和谈判之后,双方最终达成共识而取得一致意见或者意味着从事某种行为的真实意愿,并构成最终的不得轻易撤销的承诺。因此,加盖公章的合同文本、申请文件、诉讼材料等,构成市场交易、社会交往、行政许可、参与诉讼等诸多行为的最终确认。我国司法实践中通行的“认章不认人”的裁判原则,再次以司法的逻辑彰显了公章在经济社会有序运行中的重要地位。由此,一枚小小的印章所承载的是摒弃了个人意志之后的组织意志,更包含着合同相对人、消费者、社会乃至公权力机关的某种合理期待,从而使得公章成为社会理性和社会信任的重要标志。
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印章,存在巨大的舞弊和欺诈空间,给人们带来诸多的困扰,甚至直接阻碍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公章被偷盖或者伪造,假合同、假票据等虚假行为难以有效控制,有的单位特别是企业甚至还要为这种欺诈和舞弊行为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偷盖公章、伪造公章等行为也严重破坏了社会公众对交易关系和交往的信任基础,使得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较低,严重加大了社会运行成本;众多因公章所引发的纠纷,诉诸于法院或仲裁机构,既耗费了宝贵的司法和社会资源,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一枚小小的印章,倘不能诚实运用,可能给经济社会交往、政府管理乃至于社会正义带来巨大的伤害,其危害何其大哉!
幸运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而产生的电子印章技术,能够极大地压缩物理印章所存在的舞弊、欺诈等违法失信空间,有利于强化社会信任,促进社会诚信,推动社会共治。
在个体层面,电子印章可以极大地强化印章所有人对印章的管控。电子印章技术实际上构建了一套管理严密的印章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对印章的严格和有效管控。借助于电子印章技术,从用印申请、用印审批、实际用印、用印文件查核等在传统上需要在现场实施的人工控制行为,可以由管理人员在手机、电脑上依托于数据平台实施控制。电子印章技术既满足了印章所有人在经济社会交往中的快速用印的实际需求,又可以有效地强化内部印章管理的有效性。由于电子印章技术所具有的可存储、可回溯、可查证等重要特点,就为印章所有人的内控合规管理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单位员工钻管理漏洞所实施的造假、舞弊等很容易被识别和发现,不诚信作为的空间将被极大压缩。
在社会层面,电子印章技术有助于增进社会信任。电子印章技术不仅仅实现了内部用章的可靠性,也可以成为一种提高交易效率、确保交易安全等验证行为真实性的重要技术,并由此增进社会信任。电子印章管理平台上的用印信息和数据,可以基于印章管理者的授权,由合同交易相对方(如银行等)、政府监管部门等主体进行查询和验证,以便确认合同文本、申请文件及其印章的真实性,极大地压缩欺诈和舞弊的空间。这对于贯彻合同法上的鼓励交易原则,提高经济交往和社会运行的效率,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政府层面,电子印章技术能够极大地推进公共服务的效率。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审批等管理行为通常要求人们到现场去进行办理,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现场对文书及其印章的查验,最终确认其属于法人的真实意志。因此,政府部门对行政相对人所提供相关文件的真实性方面的审验尤为审慎。十八大以来,政府按照“放管服”的理念,对政府运行和管理机制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重大变革。尤其在商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推行“先照后证”制度,不断放松事前准入管制,构建以事中事后监管为特征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对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地方政府提出了“最多跑一次”这样的行政改革理念,目的就是减少简化行政审批等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说是政府和社会治理中的重大尝试和创新。然而,行政机关在受理行政相关行政许可和备案的过程中,也会面临来自于假印章或偷盖印章等欺诈行为的干扰,虚假文书或印章甚至对行政行为的效力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电子印章技术的创新和运用,这些问题可以借助于电子印章得以很好的解决。电子印章技术由于可查询、可验证、公信力强等特点,相关行政部门可以基于印章所有人的授权,而在该单位的电子印章数据库中对相关用印和文书的真伪进行网上查询和验证。同时,借助法定代表人和具体经办人员身份的电子验证技术,也可以确保个人身份的真实性,从而确保行政许可、备案等行为中印章及具体经办人员行为的真实性,进而确保相关行政行为合法有效。同时,以电子印章验证为基础,借助于大数据,行政相对人(印章所有人)的信息可以与更多的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将工商、税务、质监、卫生、银行等诸多部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共享机制,增进对相关文书及印章的可信度,从而极大地提高各个部门的行政或管理效率。毫无疑问,这是对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大创新。
电子印章技术之所以能够为多个层面的治理提供支持,其关键在于:政府的源头数据为电子印章提供了强有力的公信力保障。在我国,由于印章对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性,因此印章刻制长期以来都是受到政府部门(公安机关)严格监管的行业。对于传统的物理印章,公安机关对其刻制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一枚印章的真假通常只能在事后通过比对等方式进行鉴定。但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电子印章技术可以得以广泛运用,而印章刻制业所拥有的电子印章刻制信息可以与公安机关实现联网共享,从而使公安机关能够掌握印章刻制的基础信息,并成为公安机关所拥有的重要公共数据。在当前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的情形下,社会对于验证公章真实性的信息具有强烈而巨大的需求。公安机关所掌握的印章刻制基础数据具有政府公信力的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利用价值,可以为公众在市场交易、社会交往以及政府部门在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领域识别印章真伪、文书真假等方面提供基础信息,从而为良好社会共治创造条件。由此,在依法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公安机关所掌握的电子印章的基础信息和数据,能够便利于对作假、舞弊等行为的识别和发现,促进社会的交易和交往安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