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董事之家 财务创新全球化研究 商务创新与全球化 教育系统 专精特新企业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 集团管控 通商董事会馆 全球ESG政策法规 转创全球科创智库 CRS中心 雏鹰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国际税务研究所 瞪羚企业 管理创新与全球化 企业治理
电子商务师 知识产权发展 价值共创 企业科创管理 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电子商务 全面质量管理 移动支付 私营经济 企业经营 商业模式创新 灯塔工厂 企业产品创新 客户与营销 专利 商标 著作权 商业规划 产品检测 金融科技 海关知识产权 企业创新绩效 地理标志保护 价值网络 企业创新管理 科技管理创新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发明专利 版权 精益创新
十四五规划专题 碳达峰中和计划 科技创新 全过程工程 环保技术 数字化转型 碳排放管理 供给侧改革 转创国际技术转移 数控工厂 碳排放管理会计 全面绩效管理 应对气候变化 组织变革与管理转型 国有资产管理 进出口企业管理 盈利模式转型 绿色能源与碳核算 气候审计与鉴证 数字化监管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 私募热点 私募投资 投融资简报 项目投资决策 案例研究 内保外贷 气候投融资 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 供应链金融 银行境外贷款 前海港企贷 投资系统 知识产权金融 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股权质押 企业投资 股权激励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同时伴有关节炎、发热等肠外症状,病程较长且极易复发,目前暂无治愈的用药方案[1]。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国内UC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推测为11.6/10万人[2],治疗UC的药物研发也随之成为热点。中医治疗UC轻中度急性期或缓解期有较好疗效,在维持缓解期和防止复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专利是集技术、法律和经济于一体的综合信息资源,技术信息是反映专利核心内容的重要载体。专利技术信息挖掘是近年来热点研究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专利技术信息进行情报分析,可为行业的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及侵权维护等提供重要依据[4]。笔者通过收集治疗UC中药专利文献的技术信息,从重点专利权人、复方配伍、中药提取物3个角度进行探讨,为治疗UC的中药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和欧洲专利局(https://worldwide.espacenet.com),研究对象为治疗UC的中药发明专利,采用专家检索功能,中文检索式:(名称=(溃疡性结肠炎 or 非特异性结肠炎or炎症性肠病)and(中医or中药))or(摘要=(溃疡性结肠炎 or 非特异性结肠炎or炎症性肠病)and(中医or中药))or(权利要求书=(溃疡性结肠炎 or 非特异性结肠炎or炎症性肠病)and(中医or中药))and分类号=A61K and A61P,英文检索式:Ulcerative coliti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Chinese herbs),公开日、申请人等检索项不作限定。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结合关键词“痢疾”“休息痢”“肠澼”及其同义词进行二次检索,并对文献进行逐一阅读及手工筛选。鉴别诊断克罗恩病、肠结核、慢性肠炎等肠病,剔除发明点不在中药防治UC的专利。参照《中药学》[5]规范饮片名称,如“仙灵脾”统一为“淫羊藿”,“酒军”“川军”“酒大黄”统一为“大黄”等。
以专利分析法为基础,对纳入的全部专利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对中药进行二值量化处理,以324件专利为列,以使用频次≥30的中药为行,在某项专利中具有某种中药计为1,无计为0。
对于复方专利的中药配伍规律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①采用SPSS modeler15.0对使用频次≥30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规则置信度为60%,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大前项数为3;②采用SPSS22.0因子分析对使用频次≥30的中药进行内在结构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共检出符合标准的专利324件,其中44件专利获得授权保护。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是根据专利统计数据绘制出技术S曲线,以确定该研究方向所处阶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4]。由于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到公开最长可达18个月,本研究中2017-2018年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少于实际数量,故不纳入技术生命周期分析。由图1可知,UC中药专利在2010年以前处于技术萌芽期,在这一阶段仅有少数申请人参与技术研发;随着UC关注度日益增加及前期研究基础的积累,2011-2014年申请量快速增长;2015-2016年为成熟期,申请人数量趋于稳定,专利申请量较前有所减少,技术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各省市治疗UC中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差异较大,集中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前3位皆为山东省、安徽省和河南省,其中山东省远超其他省份。反之,中医院校实力及人才储备强劲的江苏、上海及广东等省市的申请并不活跃。治疗UC中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前5位的地区详见表1。
图1 治疗UC中药专利技术生命周期
表1 治疗UC中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前5位地区情况
专利申请量居前10位的申请人包括高校1家、医院2家,其余均为个人申请,详见表2。结合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处于技术领导地位的河南中医药大学,该申请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皆为最多;第二层次为个人申请人邓泽潭,该申请人虽然专利申请量不多,但授权率为100%,专利质量高;第三层次为以郑家园为代表的申请人,专利质量偏低,属行业的技术追随者。本研究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和邓泽潭作为重点专利权人进行分析。
表2 治疗UC中药专利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注:专利授权量为当前授权和曾经授权的专利数量之和
2.3.1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自2008年开始针对治疗UC的产品、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发明专利,2008-2018年申请专利8项,表明该申请人对治疗UC中药研发技术的持续投入。该申请人以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的治病理论为核心,一直致力于总结名中医临床治疗UC的经验,将其验方、效方转化为具有法律保护效力的专利成果和产品。其产品包括健脾栓(CN200810230897.1)、结肠复康颗粒(CN201811034839.1)。健脾栓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申请的第一件治疗UC的中药发明专利,也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科创制和推广的中药栓剂,根据韩捷团队提出的UC多见脾虚湿热的新观点研发,以健脾中药搭配清热药、止痛药,可清热凉血、健脾止泻,201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适用于湿热内蕴型UC的中药灌肠液(CN201610415314.7)和治疗脾肾阳虚型的慢性肠炎中药(CN201310489948.3)是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佃温教授的治病理论为指导,根据本病活动期或发病之初多见大肠湿热,缓解期由于久病及肾多见脾肾两虚,研发溃结一号方,并在此基础上研制而成。河南中医药大学是国内专利布局较好的申请人,一方面围绕UC适用证型开展专利布局,针对UC的大肠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脾虚湿热等临床常见证型申请核心专利,充分体现了中药专利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思想,提高中药专利的科学性和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围绕中药专利的制备方法及剂型作为外围专利进行申请,剂型分布包括中药汤剂、灌肠液、颗粒剂和栓剂,剂型保护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提高核心专利的价值及延长保护期限,减少侵权方绕过核心专利进行外围专利申请构成的侵权行为。
2.3.2 邓泽潭
作为个人申请人代表,邓泽潭等[6]在1996年就开始在公开刊物发表以自制肠澼康胶丸治疗UC的临床报道。直至2009年才开始申请第一件名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的专利(CN200910144147.7),适用于热毒炽盛、血瘀肠络型UC。随后以仙鹤草、土茯苓、马齿苋、苦参、大黄、莱菔子、山药、黄连、吴茱萸、炒白术和地榆炭等为基础方,配合清热药、活血药或制酸药,适用于临床常见的湿热留恋、肠间蕴热、血瘀肠络等证型,在2012年又申请了3件专利,分别为CN201210138116.2、CN201210138122.8、CN201210138120.9,均获得授权。根据UC病情复杂、病机错综的特点,采取证病辨治,并从虚实夹杂中选方用药,在降低UC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相比,邓泽潭缺乏专利布局策略和保护意识,未完整地保护自己的技术,剂型、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留下较大空间,为竞争对手的仿制提供了可乘之机。
314件UC专利的技术主题为中药复方,重点研究其中药组合规律可为今后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中黄连、白术、黄芪、木香和茯苓使用最为频繁,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甘草多用于调和诸药故不纳入统计,详见表3。
表3 314件治疗UC中药专利应用频次前10位中药
2.4.1 中药配伍的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的置信度表示前项出现条件下后项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前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支持度前10位的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见表4,可概括为黄连组合和白术组合,适用于UC的不同分期及治法。
表4 治疗UC中药专利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与黄连配伍的药组多用于活动期,治法主要为清热化湿。黄连-木香为支持度最高组合,该药对是香连片的组方药物,具有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的功效;黄连-木香-白芍、黄连-当归是芍药汤的重要药物组合,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功;黄连-白头翁、黄连-黄柏化裁于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泻之功。
与白术配伍的药组多用于缓解期,治法主要为健脾益气,兼以补肾固本。白术-茯苓是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二者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著。白术-茯苓-黄芪在此基础上加强补气健脾之功,白术-补骨脂健脾补肾,适用于脾肾两虚之证。
2.4.2 中药内在结构的因子分析
对量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679,Bartlett检验P<0.05,2种检验结果均提示该数据可用于因子分析。由碎石图(见图2)可知,该数据适合提取7个主成分,经主成分分析可得旋转元件矩阵,可找出每个药物对应的最大公因子载荷系数,最终得到药物的因子分布,详见表5。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7]分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热毒炽盛、大肠湿热、脾虚湿蕴、脾肾阳虚和阴血亏虚共7个证型。7个公因子的药组适用证型与共识的前6个证型基本对应。其中,公因子1来源于痛泻要方合四逆散,用于肝郁脾虚证;公因子2来源于乌梅丸,用于寒热错杂证;公因子3多入血分,凉血解毒,用于热毒炽盛且热入血分证;公因子4为芍药汤加减,用于大肠湿热且热在气分证;公因子5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湿蕴证;公因子6健脾补肾,用于脾肾阳虚证;公因子7化瘀止痛,用于血瘀肠络证,这是唯一与共识不相对应的证型。
图2 治疗UC中药专利高频用药因子分析碎石图
表5 治疗UC中药专利高频用药因子分析结果
相较中药复方而言,中药单体具有治疗机制靶点明确及用法用量易控制等优势,申请发明专利的形式更符合国际天然药物专利的审查机制。本研究大部分专利主题为中药复方,仅有10件中药提取物专利,详见表6。申请号CN200910012312的专利是当前法律状态为授权的唯一专利,也是唯一的中药单体专利,沈阳药科大学的原忠团队首次提出从中药地榆中制备地榆总三萜,提供了精制和提纯地榆总三萜的技术方案,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地榆总三萜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适用于缓解UC肠道炎症反应,可按照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或复方制剂等常用剂型。其余专利均以提取物组合形式申请专利保护,但中药成分相互作用及机制不清,部分专利甚至未提供具体的中药有效成分;大部分专利在实际使用中尚未通过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试验,难以获得专利授权保护。总体而言,治疗UC的中药提取物专利研发还需进一步投入和深化。
表6 治疗UC中药提取物专利详细信息
由于病因不明确、复发率高、癌变率高,UC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学治疗UC取得了显著进展[8],中药治疗UC专利日益受到重视,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但专利技术区域分布不均,核心技术区域申请欠活跃。本研究显示,重点专利权人数量较少;专利技术主题主要为中药复方专利,体现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标本兼治、辨证论治的特色;中药提取物专利发展较为薄弱,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作为中医治疗UC的核心技术区域,江苏、广东及上海等省市申请专利所占比例与其学术地位不符。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在运用中医药治疗UC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和科研水平,如江苏省中医院已故国医大师徐景藩拟定的连脂清肠汤、治泻方和菖榆煎灌肠方[9],广州中医药大学劳绍贤教授总结的溃结灵颗粒和溃结灌肠方[10],上海中医药大学马贵同和戴彦成团队研发的清肠栓和健脾清肠方[11-12],均在治疗UC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但至今这些临床验方及效方尚未被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提示科研人员应提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可借鉴河南中医药大学模式进行专利申请和布局,在注重学术研究同时,应及时利用专利手段保护其研究成果。
在本研究中,绝大多数专利主题为复方专利。结果显示,用药规律与专家共识意见比较一致,常用药物组合体现了标本兼治和辨证论治原则。314件复方专利中仅有15件专利辨证明确,大部分复方专利尚未发挥辨证论治优势。笔者认为,申请人应借鉴重点专利权人的经验和模式,一方面围绕UC的临床分期和证型申请核心专利,当分活动期、缓解期及不同证型论治,参考适用于不同分期和证型的常用药物组合,以提高专利实际疗效为目标;另一方面通过申请不同药物剂型、制备方法和治疗用途等主题的外围专利,多角度、多层次布局,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复方专利保护体系。
针对当前中药提取物治疗UC的专利发展较为薄弱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①相较中药提取物组合,中药单体在明确机制和控制标准方面更有优势,更有机会获得专利授权,在技术还未成熟时建议申请人立足于单体专利申请。②目前申请专利的提取物大多来源于清热药和止血药,申请人应扩大药材范围;研究显示,黄芪多糖、甘草黄酮、雷公藤多苷具有减少UC的炎症介质和组织损伤作用[13],但这些中药的单体提取和应用仍处于空白区,亟需申请专利保护。③申请人应从中药单体制备方法入手,达到利用专利保护抢先占领市场的目的,再通过申请治疗用途、质量检测方法和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等外围专利,提高中药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55770号-4
Transverture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尚层国际1601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66号华能大厦
佛山顺德区北滘工业大道云创空间
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26号松湖世家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